太夫人道,“胡说,你可有两个闺女呢,将来还要享她们的福。零点百~万\小!说”
红姨娘跪在太夫人跟前的脚踏上,两手扶着太夫人的膝盖,“谁家也没听说过连亲家的姨娘也要一块儿孝顺的,难不成还能受他家的香火不成,她们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成了,我哪儿敢指望。”
太夫人露出些许笑意,“你啊,都老大的人了,连外孙都快成亲了,还跟我任性。”
话音一转,太夫人对红姨娘道,“你抽空问问三丫头,安丰伯府既然已经迁到了京城,大同那边的产业怎么处置?我听说鄂家在那边还有马场,朝廷要收过去,就是给些补偿,也补偿不了多少银子。”
见红姨娘神色怔然,太夫人便道,“你只管把我的话告诉三丫头,她明白我的意思。”
红姨娘点了点头,又把太夫人的话复述了两遍,直到一字不错,太夫人才满意地点了点头,“你去吧,一会儿二丫头和三丫头就该来了,人一多,你也不好坐着,先回去吧,我一会儿叫三丫头去找你。”
过了巳时,客人们渐渐多了起来,不过,最早来的还是那几家亲眷。
其中尤以鲁王府老太妃唐氏来得最早,这位老太妃和太夫人同年,上半年刚过了七十寿辰,她是故去的老安平侯的同胞妹妹,现任安平侯唐浚的亲姑母。
得知她来,太夫人让人扶着迎了出去,手挽着手的将人请到了上房,一左一右坐下了。
唐曼宁等人得知了消息,便急急忙忙前来拜见。
就曼春所见,这位老太妃倒似乎是个极为和气的妇人,说话轻声慢语的,也不爱拿乔,见了她和姐姐,知道她们才从泉州回来不久,还一人给了份见面礼。
老太妃这次带了两个重孙女过来,一名楚桐,一名楚桢,楚桐娴静守礼,楚桢活泼可爱。
太夫人见了老太妃这两个重孙女,“这两个小丫头,可有好几年没见了,如今都成了大姑娘了。”便叫人拿了一对金钏赏给了姐妹俩。
唐曼宁附在曼春耳边道,“孙家那位表兄,他母亲福昌县主就是这位老太妃的亲孙女。”
曼春怔了一下,见对面楚桐和楚桢正看过来,便给姐姐使了个眼色,小声道,“回去说。”
话虽如此,不过曼春还是因着这句话而想到了那个人。
自从夏镇一别,他们未曾再联系,也不知那人现在怎么样了。
鲁王老太妃的到来就像是一个信号,很快,京城各家勋贵陆续上门,不过,来的多半没有年纪太大的,像太夫人和老太妃这样迈入古稀之年的只有寥寥几位,身份也比不上。
唐家和楚家的姑娘们身边很快就聚拢了不少年轻的姑娘,太夫人就让人把她们引去了小花厅,“一会儿前头唱戏,让小丫头们先去玩吧,吵吵闹闹的倒嫌我们这些老东西无趣。”
太夫人爱听戏,嫌从外头叫戏班不便,特地养了一班小戏,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请了伶人来教,生旦净末丑样样儿不缺,太夫人平日里闲来无事,便招她们解闷儿。
因着还没到开戏的时辰,唐曼宁就使人去戏班子里叫了两个会讲故事的,叫她们先来热闹热闹。
她毕竟才回京城不久,好些人都瞧着眼生,今天本是喜宴,合该热热闹闹的,那两个小戏一来先讲了一段《东方朔偷桃》,口舌伶俐,把众人都听住了,曼春趁机叫素兰去找宋大家的,问问看丁氏和王四姑娘来了没有。
不多时,素兰便领了王四姑娘来了。
唐曼宁一见,忙叫人在曼春身边添了个座儿,又跟周围人介绍,“这位是我外祖母家的表姐,在家里排行第四。”
众人见这位王四姑娘坐在了唐家二姑娘身边,却不是唐家大姑娘身边,心里猜测这位多半是王家旁支的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