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第三十六章(入V求首订)
田里的小麦丰收了,家家户户,都能熬上几个月了。李家寨子的佃农人家,心里都乐滋滋的。
眼下,快收谷子了,一年四季,相当于有三季的收成。余下的一季,挪挪补补,房前屋后的土角角种点小菜豆荚,山上找点野菜,河里捉点腥臭的鱼,总算是能哄得肚子不唱空城计了。
这些,全是托月娘家的福啊!
日子,似乎就是这样,平淡而充实,日复一日的过着。
每一天,都在田边土角转悠,什么地方冒出了草芽芽都能当天知道。庄户人家,爱庄稼如命!
“咦,杨二哥,你这沙田种的啥呢?”王三看沙田一边,全是宽宽大大的叶子,却又是他未曾见过的,老早就想问了,这会儿,见杨大年在田边,小声的问道。
“听孩子们说,是一种什么菜,也不知道,长什么样,好不好吃?”杨大年也拿不准这是什么,所以,只好实话实说。
“没见过,没见过。”王三摇头,表示不懂,不过,看这样子,长势倒好。
杨大年也回以他迷茫的苦笑。
最近,好些人在打听这东西,杨大年都这样回答。实际上,他真的不知道是什么。孩子们折腾的东西,几乎都是到嘴里了,他才后知后觉的晓得。
管它的,反正,能收就收,不能收就算了!
“爹,我们把茅房也修一下吧!”一家人,养成了出门归家带石头的好习惯,家门外的空土上,石头都快堆成小山了,却还是没钱买地修房间。但,茅房那个位置,应该是可以修起来的。
修好茅屋,上个厕所、洗个澡,至少不会被露水蚊子惦记臀部的肥肉。
“行,打完谷子就修!”眼下,最要紧的,肯定是秋收。
杨大年很喜欢女儿,什么事都看得清,考虑得远。要是几个儿子都这么聪明,他睡着了都笑得醒。
打谷子,以罗虎和王三为首的好几户人家,依旧主动前来帮忙。把杨大年喜得什么似的。
虽然他们几家都惦记着拌桶,不过,能恩知图报的人,杨子千也是乐意结交的。
“照这样又借给他们几家用了,大哥家和冯嫂家又借不到了!”月娘年年都为了拌桶的事心焦。一个拌桶,维护了几家真心的人来帮忙;也是这个拌桶,狠狠的得罪了王花儿和冯老太婆。
“看在大伯和冯大婶的面上,这两家人,可以一家借用一天。总不能让那些帮忙的人家空等许多天吧!”杨子千分析道,就算这样,估计,那两号人物,多半都还有闲话。
“行,能用一天都不错了!”本以为没有希望,被老太太逼着来借,月娘却爽快的答应借用一天,这就是大恩了!冯大婶高兴不已。
“我就知道,那杨老二,就是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冯老太婆听说只能用一天,就咧嘴大骂。在灶房里忙碌的冯大婶听得眉头皱起都能夹死一只苍蝇。难怪,她一直觉得有那东西一直在耳朵边嗡嗡的叫呢, 这老太太,越来越不知好歹了!
不知好歹的,还有王花儿。
这冯家老太太和王花儿,合起就是一头,分开就是一挑,半斤八两,分毫不差。
“我早告诉过你,你家老二,就是一只黄眼狗,如何,还是不卖你这个大哥的帐,一天,用一天就能打完谷子?他以为像他家啊,大家都拍马屁去帮忙,三两天的就打完了?”王花儿骂人,除了主角外,总爱捎带上群众演员。那些帮忙的人家,何其无辜,真是躺着也中枪啊!
“好了,你不要这样说了。人家帮忙,是人家的人情!”杨大富对自家婆娘口无遮拦也是恼火。有本事,有本事你也让大家来拍你的马屁呀!
人做事,就这样,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