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章节名:第二十七章

    忙碌的时光过得最快。等一间像样的房间修好时,已是年关了。

    年关,年关,是对穷人来说的。

    幸好,杨家穷是穷了点,却没有欠外债。当然,要别人愿意借才能借得到。比如上次杨子千摔倒昏迷两天两夜,如果有人肯伸出借几个钱,杨大年肯定早就请了郎中了。没有根基,不沾亲带故的,谁家都不愿意拿钱来打水漂,哪怕是亲亲的大嫂王花儿,避这家人,如避瘟神。

    没有外债,过年,也就只是一个词语而已。

    该吃羹羹,肯定不会吃稀饭;所谓的过年腊肉、新衣服统统被杨家人选择性的遗忘了。

    听别家的鞭炮响,一样把自家的年过了,这也算得上是除旧迎新。

    最奢侈的是,年三十,月娘又做了一顿白米干饭。

    白米饭,泡菜鱼,已经是这个家近几年最好的团年饭了。

    “翻了年,又长了一岁了。孩子们大了,我们也该老了!”端起碗,月娘感慨!

    “可不是,只希望,我们一年比一年好!”杨大年笑笑。看着桌上,都能有饭有菜了,这不就是一年比一年好的征兆吗?

    “爹,娘,我们肯定会一年比一年好的!”杨子千坚定的点头,向家人保证。开什么玩笑,现代人类灵魂的杨子千,穿越过来,年复一年都挨饿受冻,她都不用混了!

    “就是,肯定会好!”杨子林,在家是老二,在几个孩子中,个子却长得最高。经常跟着张木匠出门,伙食开得好,个儿窜得也快。才几个月功夫,都比大哥冒出一点了。“爹,娘,这是师傅给的二十个钱!”小布口袋,轻轻的放在桌上,脸上,带着微笑,那是一种自信,那是一种骄傲!

    “钱?”杨子千动作最快,她一把抓过去,原谅她吧,穿过来这么久了,还没见过孔方兄是什么样子。

    掏出来一看,和传说中的小钱一个样。真正就是孔方兄的亲族。

    “爹,二哥这些钱,能买点什么?”钱不在多少,要在于管用。也不知道,这世道,物价为几何。

    “这二十个钱,却也能买些东西了!”一年四季,起早贪黑的,不卖谷子的话,他连一个钱都挣不了,这二儿子,才几个月,张木匠就给了二十个钱,确实是他看顾着这家人呢。

    “可以买油不?或者,割点肉?”杨子千,嘴馋永远摆在第一位。问的,都是跟吃食有关的。

    “嗯,可以割五斤肉了呢!”这丫头,想吃肉了吧。罢了,明天就正月初一了,既然有点钱,就买点回来,给他们解解馋吧!

    多年来,杨大年第一次买了肥肥的两斤多肉,花掉十个钱。月娘把肉切成片,熬了一小碗猪油,也不能熬狠了,孩子们想吃肉,再熬就成了油渣了。

    只是随口问一下,居然会在正月初一的桌面上看到肉。杨子千在心里感叹,这老爹,要把她宠上天了。

    “吃吧,难为你们了,这些年,可都没买过一次来吃!”一个孩子碗里挟了一块。

    “爹,您吃;娘,您也吃!”四双筷子,四块肉,同时送进了爹娘的碗里。

    “好,我们吃,大家都吃!”夫妻二人,相视而笑,眼里,泪光闪烁!

    怀里的五丫头,又在用手抓了。“少不了你的”赶紧将碗移开,轻轻的撕一点点,丢进了她的嘴里,看小嘴嚼动,月娘心里,是满满的幸福!

    花了十个钱买的肉,一家人,一顿就解决了。

    新年第一天,一家人,终于见上了油荤,吃上了肉。这,算不算是一个好的开头呢。杨子千在心里暗暗鼓劲,今年,一定要脱贫。

    正月立春。

    一场场大雪后,立春了,雪融化了,麦苗长得绿油油时,杨大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