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洒脱自在。顾写意的目光似是投射在罗晗身上,又像是透过她,看向了更遥远的地方。他说起年幼的时候,到年末的时候,家中所有的人,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统统要回来吃团圆饭。往往到了这个时候,就到了“攀比”的高峰期。

    大抵是谁家的孩子读到了博士后;或者在国家刊物发表了重要的学术论文;更厉害一些,在国外获得了颇有成就的奖项……基本而言,年夜饭上的“谈资”也就是“精英”们的故事了。

    罗晗听着,忍不住想到了很久以前在网上看到的段子:“金庸是徐志摩的舅表弟,是钱学森的表小舅子,还是琼瑶的三舅妈的二堂弟”。这种匪夷所思的关系,似乎也暗中昭显着,家族之间的联系要远远比想象中的更加千丝万缕。

    听完后,顾写意只是笑笑,“大概是成长氛围的缘故吧。”

    “天才”两个字,总能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而顾写意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便担负了家中人太多的期许。不太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了,也许是将《离骚》倒背如流的时候,也许是将《全唐诗》看完的时候,父亲发现了顾写意在文学方面有独特的造诣时,他自然是欣喜的。

    而随着顾写意逐渐地崭露头角,家族中的其他人也将目光转向了他。后来几年的饭局上,“你看看写意,你什么时候能像他那样呢?”诸如此类的言论层出不穷。

    顾写意原本并不觉得这种“别人家的孩子”的说法有什么大不了,可是当他发现,渐渐地,家族中的同龄人都和他疏远了之后,才意识到什么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直以来,罗晗都记得舒源第一次说起顾写意“高大上”的事迹时的震撼之感。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十五岁的时候跑去英国攻读语言学。而到现在,她才知道,顾写意此番举动背后所包含着的深深无奈。

    与同龄人之间无法消除的隔阂,羡慕而又带着异样的目光,家中父母过分的期待,这些对十五岁的少年而言,似乎都成了“不可承受之轻”。当时,大抵也是处于叛逆期的缘故,顾写意便借着出国留学,义无返顾地离开了这个充满压力的“家”。

    七年的时间带给顾写意的,并不是外表上的成长。年少的逃避也不复存在,对于家人的“期待”,他可以用冷静的心态去面对,而同辈人的眼光,他也可以坦荡自如。

    D大的聘用是促使顾写意回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热爱文学,因此想要深入这个领域进行研究。D大的中文系在全国可谓数一数二,其学术氛围让无数人向往。顾写意将D大当做能够实现理想的一个地方,然而,长期的书斋生活让他并没有想到,还有“派|系”斗争这种问题。

    初来乍到的他,偏偏在学术上频频出彩,自然引得不少人的眼红。老资格的教授对于他的不断高升表示不满,而和他同一批进学校的讲师更是心有戚戚焉。就这样,意料之外却又意料之中的,顾写意被孤立。

    说着这些的时候,顾写意的神色丝毫不变,仿佛讲诉的并不是他的经历,而像是用一种冷酷的口吻旁人的故事。如今的他,早就过了意气用事,甚至是叛逆的年龄。他知道,有些情感并不是用道理能够解释的。它是一种“常识”,是在生活中慢慢地积攒而来的生存之道。

    再后来,顾写意便学会了敛起一身的锋芒,那些情绪也一一地被收起来。他依旧是优秀的,但却不再像从前那般,带有极强的“侵占力”。果不其然,愿意跟他自然相处的人也越来越多。

    “刚刚的电话是我的父亲打来的。大概是准备我科研的事情吧,或许我的这种行为会被称为逃避,只是偶尔会觉得疲惫。”顾写意的口吻淡淡的,说得极其缓慢,但在罗晗听来却带着几分不得已,“在你还没有实力、无可奈何之前,忍耐无疑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