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样的水准。

    “嘿,老坏,还真让你说准了,我这一趟可没有白去,听了不少造假的道道。”

    李墩儿侃侃而谈,道出了一种青瓷造假的技术。

    青瓷类瓷器的作假,基本针对的是瓷釉表面的浮光,也即行内所说的“贼光”。

    因为质量上乘的青瓷,其釉质如同堆脂,釉色纯净莹澈,上手抚之如缎似玉,攥之仿佛隐隐出油,甚有细腻光滑的手感,且质呈亚光。而琉璃瓶般“贼光”四射的青瓷器,实属青瓷中的下品,主要是釉方配比不合理,再者就是烧成过程中对驭火烧制的方法掌握不当造成的。所以消除瓷器表面的“贼光”,让人感觉其烧制的作品朴和若玉,乃造假者主要考虑的问题,其最原始的方法是先用牛皮、马皮等兽皮将瓷器表面的琉璃质感擦去,这道工序需造假者使尽牛力去完成,用时也较长,少说也要摩擦个十天半月。

    当这道“工艺”完成的差不多后,再将摩擦过的瓷器放入茶叶加碱的水中,煮几个个小时,这样才可使其表面的“贼光”去掉。最后,将瓷器擦上些浑浊粘稠的油,然后埋入土中,瓷表面会把泥土“吃”进瓷器,这样古朴陈旧的感觉就做出来了。

    郝坏听了李墩儿的讲述后,笑了笑道:“这种本办法肯定已经被淘汰了,我不信这只盘子会有人愿意用这么长的时间来造假。”

    “嘿嘿,就跟你说的一样,现在人可聪明多了……”李墩儿娓娓道来。

    现在科学发展到今天,也为造假者提供了方便,一般少有人使牛力去造假了,其中一种就是利用化学药药剂来取出贼光。

    药物浸蚀后,消去了器物上的“贼光”,其方法是将氢氟酸兑水各半。将瓷器浸入调好的溶液里,或用刷子均匀涂刷器物的表面,由下往上刷,釉层厚的地方涂刷时间可长些,薄处可相对短些,一般涂刷一分钟左右后,即马上用水冲洗干净,以免时间过长,釉层表面腐蚀得太厉害会毫无光泽。

    如果仍觉得太亮,可在表面涂点色拉油。其效果便让人觉得温润如玉。

    识别这类伪品的要领。应仔细观察其表面的颜色,因为,用这种方法浸蚀后,陶瓷表面光泽虽然减退了。但显得十分呆板和不自然。

    如有放大镜。识别的方法就简单了。这种用氢氟酸处理过的瓷器,高倍放大镜下可显现出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孔,俗称“麻点”。

    此外。将其放如沸水中一煮,便可嗅出其释放的粪便般刺鼻的腥膻味儿。

    第二种是打磨方法,作伪者有时也意识到了化学浸蚀的方法会给瓷起釉面带来损害,所以也采用含有油类的软布进行抛打,同样可以使釉面产生出柔润的效果,但是与真品釉面光滑细腻的手感明显不同是,作伪处理过的瓷器釉面触摸时有油质感。

    其常用的工具有兽皮或葫芦果实的外壳等,用这种方法作假,因对瓷器进行反复摩擦,即使表面打磨的很平滑,也会在胎釉上留下摩擦痕迹。如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些摩擦痕迹会暴露的一清二楚。

    不过,当今的造假者对其本职工作也精益求精,一般使用机器打磨,即制作一个专门用于作假的小球磨机,配以木炭和原产地的细砂,像炒栗子一样翻滚打磨,摩擦痕迹十分均匀,不易看出,须仔细观察。

    第三一种是土浸方法,作伪者长采用瓷器泥土中浸泡的方法,使其产生与出土文物类似的效果。

    具体方法是,在想做土锈的地方涂少量502胶水,或使用乳胶等现代化学黏合剂,拍上搀杂石灰的黄泥墓土做土锈,然后埋入地下,令其发生变化。

    更有作铁锈者,其使用在器物的某些部位放置铁钉、铁皮等易锈之物的方法,并撒置盐及双氧水或氢氟酸加速其氧化过程,这样经一段时间露天堆放后,瓷面上会生成很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