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杜乐时常不在汉国这里坐镇,但在智能管家管政的管理之下,汉国的政府机构设置也相对完善,国主其实可有可无。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杜乐不再掌握汉国统治大权。其实,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杜乐只需要掌握住管政一人便可。
因为,管政掌握统计局,而统计局则负责统筹规划官员的入职考核、升迁考核、官员任期内评价以及财政收支计算等全部事物。所以,只要管政始终在杜乐的掌握之下,就等同于,整个汉国始终是掌握在杜乐的手里,不需要担心有任何叛变的可能。
“陛下,臣以为,明国大乱,正是汉国进军中原的大好时机。”一名武将率先走出队列,双手抱拳在前,向杜乐进言道。
杜乐看了一眼眼前这位雄心勃勃,勇猛十足的大将军,若不是出于朝政稳定的考虑,杜乐都差点想要开口责备他的鲁莽和冲动了。
平一平气,杜乐还是忍住了责怪之意,耐心地向这位武将,乃至庭下一众文武百官,缓缓地解释道:“当然,从强盛国土的角度来说,我一直是鼓励扩张政策的,也不反对,如果情况允许,汉国出兵攻打明国并占领其河山。但是,我必须提醒你们,我绝对不允许过于急促的、准备不足的攻伐,你们要明白,汉国今时今日的和平安稳,是来之不易的,是绝对容不下半点急功近利。除非你们对此一战已经胸有成竹,并且确定可以凯旋而归,才可以出兵进犯。”杜乐说道。
“陛下此言有理,微臣深表赞同。明国幅员辽阔,兵强马壮,就算爆发内乱,也不可小觑。”一名文官站出来应道。
杜乐闻言只是挥挥手,似乎也不接受文官的附和。这自然是有道理,既然要注重平衡之道,就不可能在刚刚批评完武官,就反过来对文官表示赞许。更何况,这名文官的进言也没有特别实质性的建议。
杜乐接着说道:“明国是大国,但汉国也不是一个小国。我所说的。只是不想徒招麻烦罢了。此事必须从长计议。我将成立一个军部,专门负责军中事务。这个军部将由丞相负责选取军中老将组成,可以负责制订军事计划。而制订出来的军事计划,必须经过我同意,才能施行。好了,明国的事情,就交给新成立的军部处理吧。稍后,丞相会拟定一份详细的名单,确定军部主要成员,然后在朝中公告。”
杜乐不会因为明国的内乱。而改变既定的发展计划。本来这就是别国的事情。可管可不管的,当然不能因此耽搁重要的事情。
杜乐既定的发展计划,是要在军城,再建立一个智能工厂的分厂。所以。大朝会一结束。他就会前往军城。选址建厂,这些事情,就留给这些朝官去忙碌。
不待百官发言。杜乐继续说道:“另外,我听闻,朝中有不少官员,希望我能努力造人。”
杜乐此话一出,不少官员脸面不由一燥。不过,也有脸皮厚的。
“臣等乃是希望汉国千秋万代,皇室血脉长存。”一名老臣说道。
杜乐不置可否,说道:“我会制订了一部皇家继承人法,规定皇家继承人的权利与义务。关于汉国国祚的延续问题,各位不用再有所操心。稍后,管政会就此颁发相关法案。此事就此议罢。”
百官闻言,尽管没有从杜乐这得到确切的答案,但听出杜乐语气的朝官,都不敢再纠缠杜乐,挑战他的权威。毕竟,就算关于朝室和天下,也总不能在这种事情上逼着杜乐,让其马上造出一个后代来。
提醒一下,便已经尽了职责。
除非杜乐的后宫,久久未有龙子,他们才会继续要求杜乐,扩大后宫的规模。
也许是因为杜乐难得举行一次大朝会,百官很少见到他这一位国君,百官们仿佛吃了春药似,一本一本奏折,一件一件事情地向杜乐的上书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