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陆战队也能在此落脚。
轰炸行动持续了三天,登陆作战行动在六月二十五日清晨开始。
对中国陆战队来说,这种夺取岛屿的登陆作战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两天之后,陆战队就在圣何塞岛上站稳了脚跟。
虽然在此之前,美军已经加强了该岛的防御部署,但是面对中国陆战队,美军的抵抗根本没有多少用。
主要就是,美军在中美洲地区的兵力本来就严重不足。
此外,美国当局也没有想到,中队会如此快的进军巴拿马。
前面已经提到,如果仅以攻打美国西海岸地区为目标,那么攻打巴拿马的军事意义并不明显。
对此,美军也有很清楚的认识。
结果就是,在美国高层看来,中队在攻打美国西海岸地区之前,没有理由分兵攻打巴拿马。
守备空虚,直接造成美军难以在巴拿马进行有效抵抗。
六月三十日,中队占领了圣何塞岛。
最终,大约有三千名美军官兵缴械投降。
让中国陆战队官兵倍感惊讶的是,投降的美军官兵中,年纪在四十岁以上的占到了百分之六十。
也就是说,守卫该地的并不是美军的精锐部队。
通过审讯战俘,中队还得到了更多的信息。
比如,在中队攻打圣何塞岛之前,中美洲地区的美军总兵力还不到十万,而且分散部署在很多个地方,而驻扎在巴拿马运河附近的美军最多只有三万,且大部分都是战斗力不强的二线部队。
白了,这些美军不是用来作战的,而是用来对付当地的反美武装组织。
显然,顾祝同不会错过如此好的机会。
七月一日,他就给前线作战部队下达了命令,要求务必在七月十日之前发起攻打巴拿马的登陆作战行动。
同时,他还给舰队下达了一道命令,即全力支援陆战队。
七月四日,第33舰队到达。
到此,部署在巴拿马附近的战斗舰队已达三支,拥有九艘舰队航母,舰载机的数量接近一千架。
这是个什么概念?
当时,美军部署在中美洲地区的作战飞机,总共也不到一千架,而部署在巴拿马运河附近的只有四百架左右,且大多是性能落后的老式飞机。主要就是,中美洲地区一直在战线的大后方,部署在该地的都是二线部队。
七月二日,轰炸巴拿马的作战行动就开始了。
当天晚上,中国舰队还排除战舰,封锁了巴拿马运河的南口,并且对巴拿马城进行了数个小时的高强度炮击。
轰炸与炮击持续了七天。
七月九日,在顾祝同规定的时限的最后一天,登陆巴拿马的作战行动开始。
虽然在此之前,美军已经着手加强巴拿马地区的防御部署,甚至从国内派来了一个师的精锐部队,但是美军依然错误判断了中队的推进速度,认为中队既然攻占了圣何塞岛,就应该等到岛上的机场建好之后再攻打巴拿马,因为这能极大幅度的降低舰队的作战负担。
结果就是,美军的防御准备依然很不充足。
战斗打到第四天,中国陆战队就攻占了巴拿马运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即船闸段,且成功阻止美军破坏船闸。
要知道,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有很大的不同,即巴拿马运河有船闸。
主要就是,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海平面有数米的落差,如果不建船闸的话,船只就无法安全通行。
显然,如果美军破坏了船闸,巴拿马运河就将瘫痪。
所幸的是,美军根本没有来得及破坏船闸。
当然,船闸也没有那么好破坏,不是安装几枚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