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直接攻打印度的阿拉伯海沿岸地区,攻占一座至关重要的港口城市,比如孟买,然后北上攻打印度河流域,迅速把战线推进到印伊边境地区,把德军挡在印度之外。

    说得形象一点,就是通过这种大跨度进攻,先把印度圈起来。

    至于能不能攻占印度,以及在什么时候攻占印度,根本是次要问题。只要中德军队在伊朗会师,那么德军就没有理由出兵印度,而中国则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插手海湾,为战后的新秩序打下基础。

    首先被说服的就是刘伯恩。

    原因也很简单,刘伯恩支持攻打印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控制印度,确保中国在战后独霸印度洋。

    虽然吴铁生的胃口很大,也更加照顾陆军的利益,但是刘伯恩已经不是军人,而是中华民主共和国总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政治利益,而冯承乾提出的作战计划能够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政治利益。

    刘伯恩的态度有所松动之后,吴铁生也不可能继续坚持下去。

    当然,吴铁生非常清楚,只要冯承乾提出的作战计划得到采纳,那么在印度战场上充当主角的依然是海军,至少在攻打斯里兰卡,以及登陆印度西部地区的战斗中,海军的地位在陆军之上。

    为此,吴铁生也提出了一点,即在攻占了斯里兰卡之后,应该由陆军来选择在印度的登陆地点,并且由陆军负责主要的作战行动。换句话说,在北印度洋战区司令部里,陆军应该获得相应的地位。

    显然,冯承乾不会拒绝这个小小的要求。

    结果就是,到了六月底,中国高层已经在进军印度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即首先攻打斯里兰卡。

    这样一来,海军的作战负担就加重了不少。

    甚至可以说,为了攻打斯里兰卡,海军不得不暂时放弃攻打中途岛的作战行动,除非顾祝同能够在不要求增援的情况下攻打中途岛,不然冯承乾就只能把攻打中途岛的作战计划锁进保险柜。

    要知道,中国海军的兵力并不富裕。

    虽然这个时候,第二批三艘“唐太宗”级舰队航母已经服役,训练也已完成,基本上形成了作战能力,加上已有的八艘舰队航母,中国海军总共拥有十一艘舰队航母,规模是战前的三倍以上。但是在这十一艘舰队航母中,能够用的只有五艘,之前编在第五舰队里的五艘舰队航母都需要进行为期数个月的大修,而第二舰队里的两艘舰队航母也得轮换着进行第一次全面维护。

    五艘舰队航母能做什么?

    以当时掌握的情报,要想攻打斯里兰卡,中国海军至少需要投入两支战斗舰队,也就是需要动用六艘舰队航母。

    原因很简单,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面积仅次于马达加斯加的第二大岛屿。

    更重要的是,在这座岛屿上,有大约十五万英军,还有数百作战飞机,而这些飞机分布在十多座机场上。

    显然,不可能通过一次、或者两次突袭来打掉英军的航空作战能力。

    此外,斯里兰卡离中国的军事基地并不近,到安达曼群岛超过了一千五百公里,即在中型轰炸机与远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外,到缅甸的吉大港则有两千多公里,几乎是重型轰炸机的最大作战半径了,到新加坡则更远。

    如此一来,岸基航空兵就很难派上用场。

    除此之外,还得考虑美英潜艇构成的威胁。

    显然,能用的五艘舰队航母全部派往印度洋,也不见得够用。

    也就是说,即便顾祝同想打中途岛,而且冯承乾也批准了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行动,他也只能用手里的几艘小型航母,不可能获得舰队航母。当然,如果顾祝同愿意把攻打中途岛的时间推迟到一九四三年底,情况就会有所改观,即原本属于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