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冯承乾的想法更直接:在局部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尽量击沉与击毁英舰。

    为此,冯承乾提出,把第一与第二战列舰分队编在一起,交战后首先打击大舰队的第一战列舰分队,第三分队与第四分队各自应付大舰队的第二分队与第三分队,雷德尔在完成任务之后,负责缠住速度最慢的第四分队。这样一来,在战列的最前端,公海舰队就有九比六的兵力优势,在战线终端,公海舰队则用八艘战列舰对付大舰队的十二艘,后端则是五艘战列巡洋舰对付六艘战列舰。

    不可否认,第三分队与第四分队需要承担很大的压力。

    此外,雷德尔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可是有一点不可忽视,如果第一分队与第二分队能够尽快解决战斗,就能让大舰队失去统一指挥。

    在海战中,有效指挥的重要xing不亚于主力舰的数量。

    最初的时候,希佩尔还不大赞同这么做,因为公海舰队也会因此遭受惨重损失,使胜利的价值大打折扣。

    所幸的是,冯承乾很快就说服了希佩尔。

    五点不到,雷德尔发来的电报表明,贝蒂率领的主力舰队已经到达战场,而且分成了四个战列舰分队。

    希佩尔没再坚持主见,同时答应让冯承乾去第二分队指挥作战。

    五点二十分,冯承乾与副官张东强登上了“德皇”号战列舰。

    在“国王”号服役之前“德皇”号一直是公海舰队的旗舰,而且这艘战舰也是由冯承乾主持设计与建造的。

    五点三十五分,雷德尔再次发来电报,大舰队已经完成了队列转换。

    此时,公海舰队与大舰队的距离已经不足三十公里了。

    按照希佩尔的命令,雷德尔没有与大舰队交火,始终把距离保持在二十公里以上,而且把航速保持在二十二节以上。这样一来,就算贝蒂能向雷德尔开火,也很难击中雷德尔的五艘战列巡洋舰。

    五点四十五分,雷德尔发来最后一份电报,大舰队正在向西南方向航行,航速二十节。

    五分钟后,希佩尔下达了转向命令。

    看到旗舰“国王”号打出的旗语,冯承乾命令第二分队跟随转向,并且把战舰的间隔距离缩短到五个舰长。

    在战列作战中,这是最短的间隔距离了。

    再缩短的话,那么战舰在规避的时候就很容易相撞。

    五点五十七分“国王、,号上升起了战斗旗帜,表明该舰的了望员已经看到了敌舰。两分钟后“德皇”号的了望员也看到了出现在西北方向的敌舰,并且辨认出是“铁公爵”级战列舰。

    六点过“国王”号进行了最后一次战术转向,把航向调整到二百三十度,航速降到十二节。

    随后,希佩尔下达了交战命令“国王”号与“大选帝侯”号对付一号敌舰“总督”号对付二号敌舰“威廉皇太子”号对付三号敌舰“德皇”号与“腓特烈大帝”号对付四号敌舰“皇后”号与“国王阿尔伯特”号对付五号敌舰“路易特bo尔德亲王”号对付六号敌舰。

    希佩尔的安排没有错,却有一个疏漏,即并不知道在贝蒂的第一战列舰分队中有一艘火力强大的战列舰。更要命的是,当时贝蒂把“伊丽莎白女王”号放在了编队末尾,而不是放在编队中央。

    按照希佩尔的交战命令“路易特bo尔德亲王”号得单独对付“伊丽莎白女王”号。

    显然,这艘在一九一三年建成服役的战列舰绝对不是新锐战列舰的对手,单挑绝对打不过“伊丽莎白女王”号。

    如果考虑到贝蒂的交战安排“路易特bo尔德亲王”号的处境就更加凶险了。

    当时,贝蒂投入的是两支战列舰分队,而不是一支。也就是说,贝蒂准备用十二艘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