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前几天朋友把这个回忆录到我大学的baidu帖吧,起初被管理员封了,朋友怒了,开始和管理员理论。连续两天各方面人才唇枪舌战,有理有据,雄辩滔滔。那帖子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居然还活着。这叫我想起大学时候哲学老师说过的:即使同一屋檐下的亲兄弟,也有愚贤之别,美丑之分,若要问求谁日后走的会更远,关键在于人格情操上,是否学会做人。

    在我理念中,大学无非产生三种人,第一类好好学习,毕业好好工作,但总感觉此类人迂腐之极,固步自封。像鲁迅说的那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不过对他们而言,也顶多只是在失落时看见自己矮矮的影子。

    第二类,混学生会的和提导员鞋的,而且还希望在社团步步高升的,天生的搞行政的料。见了比自己高一级干事,都要卑躬屈膝,遇到平民百姓那叫一个装比。这类人现在绝大部分活跃在社会各事业单位,艰难压抑自己的情感,做着升官梦,苦苦地换着面具来维持自己所谓的从政生涯!

    第三类,说好听点是有自己的想法,有几个真正的朋友,性情中人,喜形于色。看不惯装比的人,更恶心中国的教育制度。大学里挂科是常事,可以说他们大学4年基本没学到什么专业,至于如今谋生的技能,也都是毕业后现学的。

    但不得不说大学最关键的是学会怎样做人,完成一个学生到社会的过渡,学到的是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你可以看不起第三类人,说他们当年是坏学生。但事实证明,这号人更适应社会,脑子没有利益牵挂,不用为别人压抑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所以活的潇洒,现在都混的不错。

    呵呵,激动了,先回正文,接着上回的说。

    历时近一个月的军训终于结束了,我们是伤兵或者叫做逃兵。根本不屑看到最后临别时军民一家亲的感人场景,据说很多女生紧紧抱着大兵,泪洒衣襟.对此也只是一阵笑,我们只在意那段共同忍耐、共同享受、同甘共苦、共同消磨神仙般的日子---------将永久的留在我们三个记忆中。

    大学第一个十一长假,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回家。家人看着我瘦了不少,皮肤也渐黑,认定我必定经历了艰苦的军训磨练,而我也在家人关切的眼神下感觉自己是真受苦了,可一到晚上独自躺在床上的时候,却莫名的彷徨,于是浑浑噩噩的大睡七天。

    转眼假期结束,在北京往东北的火车上,由于我提前买的通票,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着人山人海的拥挤车厢,心里一阵大乐,顿时明白了所谓幸福的概念。忽然身边一个皮肤黑黑的小子,不遗余力地挤我,直至我身边余出8厘米见方的空位,小黑居然一腚坐了过来,我绝不允许我的幸福被瞬间破坏,顿时怒上心来,用我犀利的眼光杀了过去,没等我看清,他居然反客为主激动的给我一个拥抱。我只感觉寒毛冷,一股纯正的东北腔儿直冲耳膜:

    “你是龚宁吧,兄弟!我是张杨啊!”

    我一惊的同时,被挤的一阵痉挛。身边的小黑在痉挛中变的清晰起来。

    那是95年,我刚转学到四中,分到四班,一天下课我刚出班门,就被对面的三班偷袭,先是用书包蒙面,之后被拉进三班,一群人拳打脚踢,最后又被浇了一桶水。我疯狂的挣扎开,抓住一个小子开始狂干,后被众人拉开,为的就是这个张扬,当时他颇有大将风范,告诉我,很不好意思,打错人了。

    当张扬得知我是转学新生,此后下课经常来找我抽烟,并且拍胸脯说,他外号小东北,在四中和南营房一带混得不错,有事一定找他。张杨身高不到1米7,但体格匀称结实,矮小精壮,板寸头,大眼睛。特别是那皮肤即使去了非洲,当地哥们也绝不把他当外人。

    对于初中生来说,张杨少有的老成,特别义气,人际关系复杂,我曾坚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