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村,隐没在山岭之间,村民世代过着清贫的日子。
而今天,两个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大梁村未来的运势和走向,使之发展成全国著名的葡萄生产基地。
因为紫果听起来没艺术感,以后酿成的酒都是供应给那些修养高,艺术细胞也高端的上流贵族,是以小晓将紫果改名为葡萄,美曰其名这么唤起来很文艺。
大梁村里正和她娘家人都不懂文艺是啥,但是不得不说这葡萄二字听起来是比紫果好听不少。
第二天夫妻俩就赶去大梁村和里正商讨买地之事,这次是顺利得不得了,原来楚老大回家之后就去了里正家登门拜访,把妹妹准备过来买地和打算带领村民搞特色化葡萄种植,并且保证只要种好结果,并且果实质量实在,他们都会收。
这消息可不得了,不止让里正得了利,还能让村里其他人小富起来,谁不知道紫果的产量高,一颗野生的紫果,成熟都能捡下十几篮子的果子,几文钱一斤卖出去也有得算。
是以夫妻两人过去买地,差点被大梁村里正的热情吓到,好在之后的手续办的那是又快又利索,对方还给他们优惠了不少,这又节约了不少钱。
夫妻俩买了几座山头,其中有座靠近村边,是以就在那里,靠近山边溪水处改一座房子。她亲自画好的设计图,交由村里专门帮人建房子的大工开始动土施工建房。
房子有两种,一种是农户人家特点的,一个厨房在外面,大屋里一个堂屋,两边各有三个房间,通风透亮,是建给他们自己住的,还有一种房子,建在距离他们住的几十米开外,那屋型就是按照现代职工宿舍的模板设计,一排房子过去,一间住一个人,里面除了放置一张床和放置衣服的柜子,其他都没有,吃饭到时候会有人专门煮,都不必自个开伙。这是建给他们以后请的长工或短工居住的地方,因为没有火砖,这里只有青砖,青砖都是大户人家或者地主这类人盖房才用的,只能用木头来搭建,上面依旧是茅草屋顶,只是顶部加钉了一层厚木板,不会漏雨。
这居住之地一时半会也不会那么快盖好,他们便先回村处理些事情,比如田地和屋子。
半月后,在即将离开半山村,确定前往大梁村发展,小两口把里正族老以及往来的一些亲邻都拜访一遍,告知对方他们的选择和身上背负的债务,同时也和村里交好的人家知会,谁家里种植了紫果,待有产出时他们会回来将村民的紫果收购回去。
这次拜访谈话,村民都知道了小两口欠着神医诊金的事,也知道了将一个傻子治好需要的花费,一万两啊,实在是贵的不能再贵了,这要是换成他们,一百两都拿不出,更不要说一个妇人有这个魄力赊欠一万两诊金,是以村里人对小晓的看法,即佩服又不是滋味,一个大男人被一个小妇人比了下去。
不过对于江衡跟着娘子去娘家那边开山种地,大家都予以理解,欠那么多钱,换成是他们,也一样需要拼命,面子和命,不是所有人都是死要面子等死或者去卖身当奴仆。
夫妻俩把家里的两亩地租给村里一户信誉好的村民耕种,茅草屋是不打算住了,毕竟要去那边买地种葡萄,可能半年都不会回来次,还不如锁上它,每年回来修葺一次就行。
他们把不要的东西送给隔壁的左邻右舍,吃食实在拿不走的,就送给交好的人家,小虎家,大娘死活不要他们送来的面,在她看来,这几十斤玉米面可是饱肚子的东西,自己又没帮对方做什么,平白无故接受,她内心不安。
“大娘,你收下吧,我们实在是拿不走,柴火和玉米杆都送给隔壁大叔和大荣叔他们了,这几十斤玉米面你就收下吧。”
“不行不行,这东西,你们拿过去吃,送人多浪费。”大娘还是不肯,送别人烧火的,这可是吃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