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决之时,竟有多数站于师兄对立一面。最终师兄力排众议,取了个折衷的法子:任由各座师自行决定并选人下山,但只能以个人名义参与,不得妄称凌云一派的名号。这才平息了下来。”

    李岩道:“师父,那么我们怎么办?”

    于九音道:“明日里你和大通也下山去吧。若是流光城破,无辜之人你能帮得几人便帮几人,其余的不用安排你怎么做,只需记得“侠义”二字便是。”他见李岩沉默不语,显是自己的话语为难住了这个还未及冠的少年,只得又道:“路终究要自己去走,师父能顾得你一时,又怎能顾得你一世。这个江湖波诡云谲,师父又能传你什么受用一生的经验,只能靠自己去体悟了。但凡有所选择,必有舍弃,要看什么可以舍弃,什么不可舍弃。我且问你,你若遇见有人作恶,你力能胜之,是否便出面阻止他?”

    李岩道:“是。”

    于九音问道:“若作恶之人是连无心怎么办?你武功不如他,那么便任由他作恶不成,但若你强自出头,又有性命之忧。”

    李岩沉思片刻道:“不能力敌,便当智取。若是拼尽全力亦不能阻止,那便将这笔账记下,待得有机会,弟子便像讨债一样讨还便是。”

    于九音道:“不错,你也懂得“妥协”二字,但是须要记得,其行或可妥协,其道不可妥协。凡事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为一时之便,其行稍作妥协亦可,然则妥协之行愈多,其道便偏离愈远,这天下又有几人能不泯初心。切记切记!”李岩道:“弟子谨记在心。”于九音道:“我不担心青山,他心中认定之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你却不一样,你所思所虑最多。思虑越多,便越易迷失。好在你意志坚定,心胸宽广,想必能坚持自己的侠义之道。”

    想了想,又道:“此番下山,江湖中比武可不比同门切磋,动辄有性命之忧,为人切不可太过唐突鲁莽。需记得,再好的武功,都是在江湖上练出来的,而不是躲在山洞里练出来的。该传授你们的都传授你们了,今后就靠你们自己了。”说完,从身后匣中取出一刀一剑,正式“定海”与“吞吴”。于九音轻抚刀剑,道:““定海”是我的佩剑,今日起便传给青崖,你要善待此剑。”李岩跪下磕头,只道不敢。于九音却道:“如今“定海”在我手中只怕才是埋没威名,你拿去,闯出好大的名头,便是对得起为师。”李岩听了,这才接剑。于九音手持“吞吴”,眼瞅着张大通道:“此为宇内名刀,本属连无心,前次他与我比武,被我击落兵器,他也无颜收回。若此刀赐予你,以连无心的辈分,自是耻于硬夺,但是“无碍堡”一众弟子却不会有所顾忌,你若是接了,必然麻烦不断。青山,你可敢接么?”张大通昂然道:“我为师父弟子,连无心有师父对付,连无心的徒子徒孙自然由我和青崖对付,又有何不敢!”于九音连说了三声“好”,这才将“吞吴”赐了给他,只是叮嘱他务必小心,另外不用担心师门为难,江湖中若有机会多随人体悟精进刀法。

    第二日于九音送二人下山,最后叮嘱对李c张二人:“山高水长,路上小心,若有危难,保命要紧。”两人再次跪拜于九音,于九音却头也不回的去了。此次一别,也不知何日才能再见,也不由怅然。然而两人毕竟是少年心性,到得山阳的玉泉州城,立刻便被山上从未见过的物事吸引住目光。

    李岩基本未曾下过山,张大通也仅限于往来镇上,哪里进过州城,看到任何未曾闻见的东西都目眩神迷。好在岳廉与二人交好,经常会与二人说起山下城镇的情形,因此倒也不至于无所适从。

    玉泉城只是一座小城,但地处要冲,为东西必经之路,城外并未出现于九音向他们描述的商队东来西往络绎不绝的情况,想是十余年之间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待得二人入城时便明白为何如此了。

    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