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驶入通化火车站,我拎着个行李包被下车的人潮推推嚷嚷的挤下火车,来不及打量这个陌生的环境,便开始在人群中张望。来之前我已经早早把车次和日期拍电报给了不过三,不过三从家里来接我,也不知道这小子来了没有。
对不过三的印象还是文革之前他没搬走时那个瘦猴子似的小伙子模样,小眼睛大嘴巴,一笑起来大嘴能咧到耳朵根上,把他那双小眼睛挤得无处寻找。这小子凡事无论好坏讲究“事不过三”这个原则,小时候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因此得了“不过三”这个外号。
不过三真名叫孙庆党,小时候是我家邻居,年纪小我两岁,我们属于实打实的发小。不过三爷爷奶奶走的早,他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走之后那些年,都是他母亲独自带着他,我们两家为邻,加上父辈关系也不错,自然少不了互相照顾,不过三也如同我如亲兄弟般无二。
不过三搬走是因为他父亲,他父亲在抗美援朝期间跟随解放军去了朝鲜,不过不是扛枪冲锋打仗的兵,是给部队做饭的伙夫。有一次解放军被困在山头激战,苦战几天几夜滴水未沾,滴米未进,山下炊事班做饭往上送,结果遭遇了美军轰炸机轰炸,送饭的炊事班战士全被炸死,只有他父亲因为挑着两桶棒碴粥晃晃悠悠走得慢,很幸运的没赶上这趟轰炸,最后还把棒碴粥送了上去。那节骨眼别说两桶棒碴粥了,便是两桶水也能拯救一大群人。这一下解了战士们的燃眉之急,那场仗打胜后他父亲便算是立了功,后来战争结束回国,他父亲就地留在了东北,并在一山村里做了生产队队长,不过三也是因此举家迁移了过去。
我正在人头攒动的车站门口四处张望寻找他之时,忽然有人从身后猛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随即一粗犷男声传入耳边,“哎,哪来的?摇头晃脑的看啥呢,看你贼眉鼠眼的怎么看怎么像个盲流。”
我闻言哈哈一笑,转身看也不看便给了那人一拳,“我这浓眉大眼的长相要是像盲流,那你这绿豆眼的小崽子得是个什么东西。”
来人正是不过三,我仔细一看这小子比以前魁梧了太多,一概往日瘦小的猴样,整个一活脱脱的北方大汉形象,要不是这绿豆小眼和这大海嘴,我还真不敢认他。
“这东北大米吃起来是不是不要钱啊,你这小子真是吃的脱胎换骨啊。”
“哈哈哈,你这小同志这么说话可是不对的,粮食是大家的,党怎么会忘记劳苦大众呢,这不就把你召唤来一起改头换面嘛。”
“呦,这干部子弟了说话就是不一样啊,还代表起党来了,说这话你也不怕闪了舌头。”不过三被我挤兑的大脸一红,憨笑着骂了句你大爷的,伸手接过我的行李,拦着我肩膀激动的说着这么多年不见,可真是想死老弟了,想占你点便宜还是占不了。我哥俩就这么互搭着肩膀往站外走去,兄弟见面倍感亲切,我和不过三两人贫完嘴都激动不已,这么多年的兄弟,从小穿一个裤子长大的发无论时隔多久,再见面依然毫无生疏感,因为我们太知根知底了。
此时正值晌午,不过三带我在车站外找了个馆子点了东北乱炖,酸菜炖粉条,血肠等几个特色菜,又叫了两份酸菜水饺,拿了一瓶白酒。我说咱直接去家里不就得了,在外面吃啥。不过三说去家里这路得半天时间,咱中午不吃点,到家得饿趴下喽。
酒桌上我们哥俩互说着这些年两家经历的一些事情,虽然常有书信往来,但终究了解片面,不过三听着老家里的变化唏嘘不已,听到从小惦记的邻家小妹早已出嫁为人母又捶胸懊悔,一直不停地给我倒酒喝酒。我想这晚上还得到家见长辈,喝得七荤八素的太不像话了。不过三却不以为然,嚷着见他爹妈如同见我亲爹妈哪来那么多讲究。兄弟久别重逢我也不想太拘谨,就随着他喝,直到一人一斤白酒下肚,两人才晃晃悠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