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旧怨,又可以让我为革命事业立新功,晚年的辉煌说不定真可以指望。可现在,大树已倒,一切都完了“还不回到佛堂念你的鬼经去”,看来今生今世,惟一的避风港真的只有佛门禅室了

    万象皆空,万缘俱息。还是佛祖指示得对。不这样来看待世事人生,我杨皙子还能静下心来安度余年吗

    夏寿田也陷入了沉思。他清楚地记得,那年他高中榜眼,名动天下,享尽了人生无限风光无限荣耀。就是在这江亭,那么多素不相识的游人茶客围绕着他,谁人的眼光里不充满着羡慕c尊敬二十八岁的青年才子,本可以沿着这条已因科举胜利而开辟的宽阔大道走下去,由翰林而学士,由学士而尚侍,登上仕宦的高峰。可是,国运多艰,命运多舛,岁月一晃就过去了,而今鬓已斑,体已弱,却一无所成,一无所有,只落得满眼春光满眼愁他终于不能压制心头的郁闷,对杨度说:“皙子,你还记得戊戌年我们第一次游江亭吗”

    夏寿田的一句话把杨度的思路从眼前推到了往昔。戊戌年第一次游江亭的事,怎么可能忘记呢当年带给夏午贻的只不过是功名的风光,带给杨皙子的却是人生的幸福。静竹,这个美丽多情的名字,这个美丽多情的女人,年年月月,生生世世,人间天国,宇宙洪荒,将永远与他相聚在一起而为他们牵上红线的,不正是这座江亭吗青春伴随着爱情,在他心里点燃着一把旺烈的火焰,国家虽然王气黯然,他个人却是雄心勃勃

    “我们第二次游江亭的时候,岳霜在这里作画,静竹也还在”夏寿田喃喃地念叨着,往日的追思重重地压住了他的心头。

    是的,是的,庚戌年再游江亭的那一幕仿佛就在昨天。那一天是中秋佳节,两家结伴在此赏秋景喝菊花酒,静竹尤其兴奋。她拄着拐杖,依偎在杨度的身旁,谈起他们的初恋,计划着再游潭柘寺,对身体的康复充满希望。岳霜架着画板作画,亦竹抱着孩子在一旁为她调色。她们本身就构成了一幅恬美的人生画卷。还有意想不到的寄禅和净无成双成对出现在慈悲庵前。灰暗的慈悲庵,大概只有那一刻才焕发着光彩。国事虽不堪问,而生命依然有其乐趣所在。三十多岁的宪政编查馆提调仍对前途怀着憧憬。

    然而今日,这一切都化为乌有了。岳霜走了,静竹走了,寄禅走了。净无大概也走了,那本注入寄禅一生情爱的覆舟集,看来也只有焚化给她了。国事更加一塌糊涂,年过半一百体气衰弱的槐安胡同老宅主人也对未来不抱任何指望了。帝王学传人没有了,曹锟高等顾问没有了,中山特使也没有了,惟一有的,就是这个自封的虎陀禅师。别无选择,别无出路,除开“万象皆空,万缘俱息”,还能有其他吗

    “皙子,前两次我们游江亭时,一人都题了一阕百字令,今天我们每人再题一阕,留下作个纪念吧”当两人都心事重重地走近江亭粉壁前时,夏寿田向杨度提出了这个建议。

    “好吧”近三十年岁月,转眼一瞬间,此中有多少回味,多少感叹杨度对老友说,“前两次都是你和我,这次你先写,我来和你。”

    “行”

    夏寿田从附近酒家处借来一支笔一壶墨汁,对着粉壁凝神良久,然后挥起笔,先写下几句序文:

    戊戌年,予与皙子初游江亭,各题百字令一阕,时皆少年,意气正盛。十二年后再游江亭,又各题百字令一阕。时予家难

    初已,皙子东游归来,均觉锐气减半,不复当年。今三游江亭,不可无词纪实,然国运家事均不堪回首,幸喜予早已信奉禅宗,于无路

    处回过头来,反觉天空地阔,风清云爽,无复哀乐之可言矣。

    杨度读了这段文字,深为惊诧:想不到午贻只参了一年的佛,竟然全得了禅机且看他是如何写的。跟着夏寿田手臂的不停挥动,杨度轻轻地诵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