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地出现在他的眼底。他纵目远眺,神思飞扬。十个月来不平凡的京师生活,给初涉世事的杨度留下了终生不能忘怀的记忆。这真是一段难得一遇的时光啊

    他记得,一住进长郡会馆,便被三湘举子的爱国热肠所激动。他们日日留心前方的战争,议论国是,指摘时弊,厌恶朝政的,斥责李鸿章的无能,一个个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尽管春闱在即,诗云子曰却抛之一旁,毅然置个人前途于不顾,誓与国家共存亡。当北洋舰队全部被日军接管时,他们连夜上书礼部,请求投笔从戎,与倭虏决一死战。浏阳举子胡玉阶带头以指血签名,五十余名举子个个仿效。他也一口咬破食指,滴血写下自己的名字。

    他记得,当李鸿章代表朝廷在马关签署条约的消息传来的那天,他们义愤填膺,破口大骂李鸿章是李二汉奸,应当千刀万剐。正在这时,一个年轻人匆匆跑进来,自称是广东来京会试的举人,名叫梁启超,奉老师康有为之命前来联络声息。康有为大名鼎鼎,大家一听,都围了过来。梁启超说,广东举子明天联名上折,请求朝廷拒绝承认李鸿章所签署的条约,到都察院去递折子,有谁愿意去的,明天可以一起去。他当即表示支持,其他人也都赞同。第二天,广东c湖南两省一百多名举子来到了都察院。后来,各省举子都步其后尘,纷纷来到都察院,请转递联名奏折。就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康有为和梁启超。他敬佩康有为渊博的学问,更景仰他胸雄万夫的气概。此人竟敢直接对太后c皇上大声疾呼:“今日中国倘若不改弦易辙,将有被外人吞并之祸”这该要有多大的胆量怀着对这位康南海先生的极大尊敬,他从一个朋友处借来了康著的新学伪经考。这部被朝廷明令销毁的著作,使他大开眼界。后来,他又读了康的孔子改制考的手抄本,更有振聋发聩之感。他也喜欢梁启超。这位籍隶广东新会的青年,虽只比他大两岁,但对社会的阅历对世事的洞察,却比他丰富而深刻得多,且梁启超性格开朗,举止大方,也正与他的个性相合。见了几次面后,他们便成了很投缘的朋友。

    他尤其不能忘记的是,几天后康有为发起了一个大集会,邀请十八省举子共聚一堂,商量联合上书的大事,地点选在松筠庵。松筠庵是明朝的大忠臣杨继盛的旧居,他那篇著名的弹劾严嵩的奏折请诛贼臣疏,就是在这里写成的。杨继盛因此而招来奇祸,最后惨死在刑场上,直到十多年后才得以昭雪,谥为忠愍。后世人景仰他的节操,常来凭吊他的旧居。乾隆年间,松筠庵被改建为杨忠愍公祠堂。前些年,京师清流派首领李鸿藻c张之洞c张佩纶等人常在此聚会议事,以杨继盛的风骨互为勉励。他也一向敬佩杨忠愍公,只是还没有到旧居来过。

    这天一早,湘籍举子结伴来到达智桥胡同,杨度和大家步入松筠庵,来到杨继盛的塑像前。但见铁骨铮铮的大忠臣傲然屹立于厅堂正前方,左右两边悬挂着一副字句铿锵的对联:不与炎黄同一辈,独留青白永千年。上面的匾额上题着四个庄重的颜体字:正气锄奸。他不禁肃然起敬,隐然觉得自己正在继承杨继盛的事业,要以忧国爱民的正气锄掉当今的严嵩。各省举子络绎不绝地涌进松筠庵,人数竟达一千三百人之多,几乎所有参加乙未科会试的举子都来了。

    会议开始了。白白胖胖的康有为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说,从庚子年的鸦片战争说到甲午年的海战,从古代的改制说到今日的变法,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哽咽不能成语。杨度和一千三百名举子敛容聆听,时而狂呼,时而跺足,时而鼓掌,时而悲号。接着,瘦瘦精精的梁启超宣读了康有为用一日两夜草就的万言书。这篇以忠诚和血泪组织的文章,字字句句在他的心里激起强烈的震荡。特别是其中所列的四项国策更是铭刻在他的心头: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