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有限的几本传统派写造原文看完后,简墨开始整理自己的思路。百一度一搜一四一庫一書一小一說一網一看一最一新一章一节
传统派的写造原文与人物传记体的看起来似乎并没有明显区别。如果硬要说有区别,写造更重视角色形象的塑造,由角色引导情节发展,多用限制性第三人称,视角转换到主角以外的篇幅虽然不是没有,但是极少。
这一点简墨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作为以创作纸人为目的的写造文,重点刻画主要人物角色形象是首要的,文学欣赏性则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可是同现代派对比起来,除了“明示”和“暗示”的不同外,似乎也没有其他区别。
简墨琢磨了半天,突然想到一个办法:既然从成功的身上发掘不出经验,不如从失败的上面找教训。
他又在电子目录上检索了“现代派写造原文案例”,这次跳出了一万多册。
简墨随意找了一本有失败案例的分析书册,只见其中一段评语写:“辞藻华丽,过于堆砌,导致人物性格不分明,甚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目下无尘’与‘平易近人’怎么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除非此人是双重性格,又或者是在特定的场景或时段,但文中并未见此类说明”
又有一段评语是这样写的:“此人身高一米九,精通多项运动没有问题。但是‘健美教练的身材’显然是不适合去玩‘柔道’的。合理性有待考究。”
“‘精通七国语言’可以,但是还同时要求有‘生命科学c信息工程c新能源材料’三料博士文凭,并且擅长‘汽车c飞机c跳山c登山c潜水c珠宝鉴定c外科手术c针灸c围棋c象棋c国际象棋c桥牌c台球c高尔夫’这样一个人才年仅十五岁。孩子,你确定不是想得太多了吗?”
“合理性和一致性上没有问题。但是关于原创音乐天赋的描述上缺乏专业度。造纸师显然对音乐并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
上百条评论看完,简墨总算有了些收获,他在脑子里总结了一下几条最重要的规则。
现代派写造首重一致性。如果在对于角色各类描述词语存在自相矛盾之处,造纸在进行到孕生阶段就无法继续了。因为赋生阶段就是考验写造的语言严谨性,如果这些语言之间自己都互相矛盾,造纸原理自然不知到底该按照哪个词句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天赋属性赋予。
第二是合理性。即便写造文中前后一致性没有问题,但写造的内容中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常理的地方,也会导致赋生失败。比如赋予一个未成年的少年几个成年人终其一生积累才能够达到的能力的总和,显然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类的范畴。
第三是深广度。在一致性和合理性达到后,要纸人在某个方向的专业度达到写造者所期望的水平,写造文中必须对这个方面做出一定专业的描述。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连蔚的儿子连英的导师必须拿着连英的研究成果去找那位特造师。因为在特造师本人对某个专业领域根本不存在任何概念的情况下,他根本无法在写造文中做出具备一定深度的描述,自然也就无法把这个天赋赋予给纸人。
而这几条在传统派中应该是同样适用的。即便是“暗示”,也同样存在着传达内容的一致性c合理性和深广度的问题。在简墨看来,造纸的过程就是在对造纸原理这个“人”说话,明示也好暗示也成,不过是说话的方式不同,但如果说话的内容存在问题,造纸原理就听不懂了。而一旦听懂了,造纸原理就能够按照所接收的内容进行天赋赋予。
有一些思路后,简墨对造纸的概念更加清楚。欧阳的话没有错:写作和写造不是完全一样的,起码在人物塑造方面。它的目的性更加直接c强烈。
简墨所不知道的是,这只是因为他刚刚接触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