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的时候,被父亲指使着写过几封信之外,余下的日子里,萧寒彻底的停止了与母亲那边的联系,而唐云那边,也不知是什么缘故,也少有信来,就这样,母子间几乎就断绝了来往。
没了娘的萧寒,有的是大嫂大婶的关心照顾,何况还有奶奶跟……陶红姐姐婶婶呢?所以当萧寒不劳而获的拎着半桶鱼回到家里,被奶奶叫道屋中,拿出一件褂子说是某某个嫂子给缝制的时候,萧寒一点都不奇怪。
就现在的萧家来讲,就好像是进入了共产主义时代,家里的活儿别人抢着干了,缝缝补补细细涮涮的,要不是奶奶实在坚持,自会有嫂嫂婶婶们来接手,族人是淳朴的,对于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人,总是要感恩,帮着做点活儿,送点好吃的这算什么?
这样一来,没了娘的萧寒,衣服却比小伙伴们多很多,这次这件,竟然是一件白色的衬衣。
将新褂子试了试,萧寒有脱下来,换上了自己的旧衣服,他是个随意的性子,感觉着,还是经过了多次洗涤揉搓的旧衣服来的舒服,知道孙子这个性子,奶奶也不强求,把褂子叠起来,放到了柜子里,转即揽着孙子的肩头问道:“小寒,你妈又来信了,你要不就回一封“?
“嗯,有时间了吧,奶奶,我爷爷呢“?奶奶很善良,总说自己不要忘了娘,那可是十月怀胎生下了你的亲娘呢,虽然跟你爸离了婚,你当儿子的可不能怨怪亲娘,所以背人的时候,奶奶总想让萧寒给他妈写封回信,老太太也是做母亲的。
“你爷爷去老太爷家里说事儿去了,你别打岔“!奶奶嗔怪的说道。
“奶奶,有时间我会写的,您就别为这事儿操心了,喏,您还是想着怎么弄这些鱼吧,是煎酱还是腌了晒干儿“?萧寒嬉笑着还是打岔。
“你呀,你们老萧家都这个德行“!奶奶无奈了,萧寒连母亲的来信都不要,看都不看,更别提回信了,怜惜的摸了摸孙子的脑袋,“煎酱吧,你最爱吃的”。
这年月农家少油水,要是红烧或家常炖谁家也吃不起,“腥鱼烂虾送饭的冤家”,费油又费饭的物事,家长们其实是痛恨的,不过,今年好了,队里的稻谷都给各地当了稻种,现钱结算因为某种原因改成了用粗粮交换,给换成了玉米、高粱等粗粮,每家分的粮食比往年多出了很多,后边还有第二茬,要知道,第二茬的产量那可是更高,最重要的是,夏荒多了收成,些许粮食,已经不怎么注重了。
“寒子,是吃白米饭还是”……不管孙子多能耐,在奶奶眼里始终是个小可怜见,吃的、穿的,奶奶总想给孙子最好的。
“坐一碗白米饭,爷爷和您吃,我嘛,还是吃高粱米饭,那东西扛饿”!萧寒说道。
若非旱田改水田,作为细粮的大米,农户家谁舍得吃,所以,在做高粱米饭的时候,用一个大碗装些被开水泡过的大米,将碗坐在高粱米饭上边,一起烧火,等高粱米饭熟了,大米饭也熟了,这是这个年代,孝顺的儿子儿媳给公婆加小灶的一种方法,在萧家,却是奶奶怜爱孙子。
“好,咱们都吃白米饭”!奶奶笑了,对于孙子拒绝自己的好意,老人家却不恼,这孩子孝顺,要让他自个儿吃白米饭肯定不成,干脆多做点吧!
“奶奶,给我围点儿毛豆”?萧寒听着奶奶在外边做饭,大声的说道。
“围了,还是光蛋儿他妈送来的呢,围了不少”!奶奶说道。
这一锅可谓水陆空的大集合,下面是高粱米饭,上边则是岗子上的红薯,最上面叉子上则架着装了大米的碗,这种烧饭其实是省柴禾的,煳红薯很费火,而两种米饭纯属是利用余热,这样做饭的时候会盖上一个草编的蒲盖,是隆起的穹顶状的,上面还要盖上粗布毯子以保持锅内的温度,这时候,小孩子爱做的就是把诸如青黄豆荚、小豆荚等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