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无脊椎生物。所以二哥很少不愿跟别人提起自己的名字,可就是这样,还是会屡屡上演相同的戏码。

    李博然和区杨的孽缘始于很早很早以前,早到那个时候还没有他们。李博然的爷爷与区杨的爷爷都是闯关东时来到东北的,虽然老家不是一个地方,但都是山东老乡。区杨长到挺老大的时候都还能回忆起小时候李奶奶在当院里摊煎饼的景象,那煎饼脆的直掉渣,卷上大葱蘸上大酱,味道够人回味好几天。

    区爷爷虽然是山东人,但是在黑龙江扎根后才娶了东北姑娘成家。对于家乡的味道,只能含着泪从老李家的煎饼里慢慢回味了。李奶奶做得一手好菜,老区家时不时就会拖家带口的去李家蹭吃蹭喝。

    两家的感情并不是用几张煎饼来衡量的,因为到了李爸爸和区爸爸那代,这兄弟情义可就真是亲如一家了。原本爷爷那代还惦记能结个娃娃亲,可是李家八代单传,到了李博然这刚刚好好是第九代。而老区家更给劲,一窝生的全是带把的。

    李博然他爸和区杨他爸同龄,关系也最为亲近。于是乎娃娃亲就寄托在了第三代。但是现实往往总会给人一个响亮的大嘴巴子,老区家的长孙在万众瞩目之下呱呱坠地,大伙一看老区家的长孙就这样诞生了。

    老李家的儿媳妇是个四川人,老话讲的是酸儿辣女,就冲儿媳妇这吃辣不要命的劲头,肚里肯定是个丫头。

    虽然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关里人的心里还是有着很深的影响,但是为了两家能够彻底的变成一家人,老李家还是很期待这个没有降生的女娃娃。

    期待归期待,可事实是李妈妈在炕头上折腾了一宿,最后还是生了个儿子。两家人虽然都很期待能结个亲,但是老天爷不给面儿,他们也没有办法。不过这两个淘气包倒是给两家增添了不少欢乐,时间久了也就没人在意过去的约定了。

    区杨要比李博然淘,上树掏鸟窝,下地抓蛤蟆,一年到头就没个消停时候。

    李博然一般都是看着区杨疯,疯累了,玩够了,就背着装死的他回家吃饭。

    谁家有好吃的,两个半大的小崽子就往谁家跑,太晚了的话就挤在一个被窝睡。区杨管李博然的父母叫爸妈,可是李博然却不跟他学。他问过原因,李博然不说,但是李家人知道,这孩子从小就想的多,有些异于同龄人的成熟。

    区杨他爸是当地的官,他家的条件要比李家好很多。李博然不想让人觉得自己是那种攀高枝的人,所以就特别生分的喊着区叔区婶。

    虽然他不想占人家便宜,但是从小到大还是沾了不少区家的光。李爸爸原本是林场的工人,单位效益不好的时候,区爸爸就托关系给他安排了一个胶合板场的技工干,平时负责检修设备,好赖也是个闲差。

    李妈妈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原本李家还想要个二胎,但是怀一个掉一个,还多亏了区妈妈,总往他家送营养品,鹿茸,五味子,党参,一把把的算是让半死不活的李妈妈挺过来了。

    到了上学的时候,也是区家人托关系给两个孩子安排了最好的学校,找了口碑最好的老师。但是事实证明,这口碑似乎并不能代表能力,就冲那老的语文水平,能交出什么好学生啊。

    区杨成绩一直就是打啷那伙的,每次他爸拿着鸡毛掸子追着他满屋跑的时候,他就会特别不服气的控诉老师水平差,耽误了聪明绝顶的他。

    可他爸一旦听见他这么说,就会打他打的更狠,老师水平差,那为啥李家的那个就能次次考年级第一。区爸爸心里憋屈,觉得自己特窝囊,这孩子说笨吧还尖的不行,说他聪明吧,这学习成绩怎么就差到这个地步。

    小学的学习内容挺简单的,可是区杨除了会背个小九九,其他的就问啥啥不知。

    其实这小九九还是李博然逼他学的,李博然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