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快更难呀别人就不想更快打通全身经脉吗只打通任督二脉都好呀按理,一般人只须半个月就可以打通,内力的数量越多越杂越难打通,更凭质量。
难度小,收获也小。像一般人那样打通也没什么用,无非是使身体更健康一些而已。这道理自己是明白,但他秦朝现在就明白了吗百闻不如一见总归要亲身体验一番。
真要什么都慢慢体验,又沦为一般地庸才了。终于明白,为什么他这么喜欢想
秦朝最能想都从没想过,有人可以在短短时间内看透自己对北冥神功的犹豫不定。
条件太苛刻了既要对北冥神功有不少了解,又要克制得住北冥神功的
巫行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克制得住北冥神功的,所以更能理解秦朝心中该有多为难。如果他不这么为难,只知急功近利,那等于是在自寻死路,杀不杀他都无所谓了。
不用想都知道,师妹李秋水能留下北冥神功,并非安的什么好心。想来她也绝不肯相信,有人在没获得师父逍遥子的指点下,能做得比掌门师兄无涯子更厉害。
要修炼北冥神功,心性第一。
既不可以贪,也不可以不贪。
不贪是因为有更远大的目标要实现,不可以贪是要压抑人类永不知满足的本性。
最可恨,自己只是懂得这些道理,心性修养却一直不能让师父满意。想继承逍遥派都难,更别说将逍遥派发扬光大,不争而争。他可以寄情寻秦记,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呢
“好小子书中大争,书外不争。”巫行云觉得自己没急着一掌毙了他,确属明智。
他秦朝之名,与寻秦记之间,想不让人产生大量的联想都很难很难
今日又多了更惊人的还在今朝一词问世,更想不让人产生更多的联想更难
“好小子好一个欲与天公试比高好一个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想到这儿,巫行云又快忍不住想拍案叫绝的冲动。
“好小子好一个寻秦记,好一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好一个惜唐宗宋祖,稍逊好好好咱江湖中人就该这么痛痛快快地做人“巫行云心中大叫痛快
突然想到那朱丹臣,不由得好感大增,心道:“倒也算是有点眼光,大理段家的家奴还不算太糊涂。这首词都不叫大宗师的大手笔,什么词能叫大宗师的大手笔”
“不说寻秦记,就凭这首词,姥姥我也不好就这么杀了你这既爱扮猪吃虎也爱炫耀的臭小子呀”巫行云暗中既苦恼,又不开心不已,很矛盾
感觉很久都没自然享受有今日这般乐不可支又心事重重
秦朝集中注意力,又开始思考起武学之中的疑难。原来所了解的武学知识很多都来自各种武侠小说中,最怎么博大精深也免不了出错,自然免不了用错误的标准来衡量,衡量出矛盾c漏洞一大堆,说不清,理不清。有时候甚至还会用这本书中的标准来衡量那本书中的武功,衡量出的矛盾c漏洞自然也少不了,解不了。例如一个很常见的错误武功越高波动越大,说高便高,说低便低。
问一问:“少林方丈玄慈的武功高吗”
答案:“当然高。”
玄慈的武功最低,身为中原群雄的带头大哥,当然不会一招就败给萧远山,丢少林的脸丢中土武林的脸大丢汉人的脸但玄慈就算再加上二十年的功力,也只是能多支撑一招,接着却只需要最多十年的功力就能再多支撑一招。往后支撑的招数越多,需要的功力反而越少。个中情况如此复杂多变,不深入思考怎么能一下理会得清只知玄慈明明不菜却菜了,很不合逻辑。
那当然是误会。
平时读书时喜欢想这想,书虫一个,轮到学武,没想也渐渐习惯了下来。明知读书的时候少不了误会,还是经常地误会。对于武侠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