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任何一个发生战争的国家,国民的态度总只有三种。

    事不关己,充满信心和惴惴不安。

    事不关己的态度通常出现在极为强大的国家在外进行低烈度的小型战争的情况下,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人朋友直接和这一场战争相关,打三部分人对战争是不关心的。而同时,如果是一个极度弱小,每天都在发生战争的国家,再爆发一场战争也不会引起它的国民有什么感受;充满信心的态度则是出现在国家切实强大,或者上层出于某种目的用各种方式宣传本国的强大和战争红利,这样一来,人们就会产生信心;惴惴不安则是出现在战争局势的确不太好,有获胜的可能也有输掉可能又或者根本就输不起的情况。

    而如今的大明,则是诸多情绪都夹杂在了一起。

    易之开始动手帮助电报机的开发,从研发角度而言,并没有耗费太长时间,不过是两周。但是对于这一场和欧陆四国联盟进行的战争而言,接近半个月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至少足够战报传递到大明上下,让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印度洋舰队遭遇偷袭之后,整个大明南方的海洋力量在猝不及防之下就被折损殆半,趁着这时间差,原本处于大明控制之下的几座港口城市接连遭到攻击,索性因为守备部队的存在,并没有出现所有的城市全都被直接攻占的糟心情况。不过是两座守备松弛又人口稀少的小城被占据了。可就是这样,遭到了外藕节打击之后,想要立刻恢复城市的物资供应却没那么简单。

    这一段时间内,战争的双方都在抢时间。四国联盟在忙着站稳脚跟,将已经攻克的城市真正纳入掌控,在大明的势力范围里钉下钉子。而大明方面则是竭尽全力将军队快速向印度洋地区输送,力求在四国联盟占据局部地区优势之前,利用多年在这一地区的经营,将对方赶出原本大明的势力范围。

    就在不久前,紧急填补了印度洋舰队空缺的原太平洋舰队的一部分与四国联盟方面已经发生了交火。然而情况不容乐观,双方各有胜负,每一次都有陷入缠斗的趋势,到目前为止,双方的战损比几乎是一比一,而这样的情况在现在战争刚开始的初期正在越发向着对大明不利的方向发展。因为从一开始攻击城市的时候,四国联盟就重点关照了造船厂和码头港口区域,同样的战损,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得到维修,而大明方面却因为受到打击,时间上需要延迟。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情况会得到改善,可是即使是这么一段时间的积累,也足够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了。

    关键在于,一直到目前为止,大明都因为战争前期的时间差和信息差暂时处于下风,如果一开始,大明国内还是愤慨不快的话,渐渐地,惴惴不安的情绪就出现在了一些人身上了。毕竟一样米养百样人,人们总是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的。

    对于战争是否会胜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出来质疑或者提出不同看法,五百年的荣光让这个国家的子民挺直了背脊,也不愿意接受失败。即使有人会在偶尔有这样的念头,也会被他们压下,或者根本没人说。

    另一方面的影响,则是某种立场上一直算是相对弱势群体的激进派,突然开始被大众关注并且认可。即使是岳激流那所谓全盘西化的过激理论,也有了新的人开始试图了解。即使易之在这一段时间的精神几乎都被放在了电报机之类东西的研制上,他依旧感受到了其中的变化。

    别忘了他还要上课,就在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对他所提出的那些更加现代化的文学形式感兴趣了。至于文学理论?易之自己胡混了几年根本就没弄懂文学理论到底是怎么回事,自然不会讲。

    而当前的情况,十分微妙。

    假如说这一场战争最后燃烧到了大明本土,然后割地赔款的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