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分像。”
“五分”杨广淡笑:“五分也就够了。那张氏,也是自己死得活该,朕命她盯紧了高c李两府,她倒好,居然敢对那高士廉动了私情,还敢替那高士廉隐瞒。她以为朕不知。哼!既然能将她送入高府,朕又如何不能再送几个入高府?蠢货!”
冷笑一阵后,杨广再问:“那高士廉,可有对张氏生疑?”
“倒是没有。”宇文化及行礼道:“依臣之所观,高士廉虽然对张氏不满,却更像是因为这张氏害死婉珠夫人一事而动怒。”
杨广长舒口气:“这样便好。对了,史世令呢?难不成,他真的逃了?”
“回陛下,臣已于太原城西五百里处觅得了这厮尸首。原来他竟胆大包天,与那陛下派去与他做传递使的侍女私相授受,因担忧陛下责罚,便携了那女,卷了高府上银钱,逃了。臣寻至他藏身之处时,许是因为担忧受陛下责罚,竟手缢那女子,自己也自裁谢罪了。”
杨广冷哼:“坏朕大事,还敢私拐宫婢,死了也罢!将他与那女子尸首丢在野外,任野狗啃食!教那些不成器的人看看,敢坏朕之大事,便是如此下场!”
“是!”
“高府那里,你要加倍小心!既然已知其有反意,便需得处处谨慎!”
“臣遵旨!”
宇文化及退下之后,杨广独自一人立于凤台夜露之中,似在等待什么人。
须臾,一全身裹在黑色斗篷中,身形曼妙的影子,姗姗而至,在杨广身后停下。
“你来迟了。”
杨广淡道。
“有劳陛下久等,妾身罪该万死。”
原来,这斗篷之中,竟是一个声音婉丽的女子。
杨广闻言,昵笑道:“你呀明知朕此一生,便是杀尽天下人,也不舍伤你一丝一毫。”
女子不语,只轻轻一福。
又静了许久,杨广才道:“如何,宇文化及可有隐瞒?”
“陛下乃当世大智,又何须明知故问?那宇文化及心心念念的,唯只孝恭公主一人。虽然有公主再三交代,让他务必莫要与那唐国公二公子李世民为难。可这天下,又有几人能有这般气度,能容得下自己的情敌呢?”
杨广又是一笑:“若非如此,朕又怎会放心用他?这么说来,他并未隐瞒了?”
“宇文化及对唐国公府之事,只有火上浇油之心,却无雪中送炭之意。”
杨广点头,再问:“可是朕听说,前几日那李二郎侍童曾借入宫为淑仪送寿礼之机,四处打听马匹之事。”
“确有其事,但那李世民一介黄口小儿,又如何得知陛下心思?”
“你是说,那打听马匹之事的,并非李世民?”
“正是,当日我正在身边,亲耳听得那窦氏曾经对李渊劝诫,让他将府中新得的马匹献于陛下,以免其罪。然李渊千金购马,是为李世民爱马成痴。故而,那李世民才命了小厮进宫,四处打探,只为探明陛下心意,再决定是否献马。”
“哼,这天下也是朕的,唐国公竟敢藏宝不献,分明有意谋反。”
“李渊虽有反意,然心性懦弱,只怕是有这贼心,却无贼胆。陛下大可不必为其烦忧。”
“若非知他素性软弱,朕又岂会留他至今?罢了,现下且还留他有用。此事先按下不提,以后一并清算便是。”
杨广一边说,一边慢慢走近此女:“这么说来,那唐国公府,是不必多加担忧了?”
“倒也未必,唐国公势大,长此下去,必会危及社稷。然现下,其还不成气候,且其在朝内向来虚名甚盛,陛下可暂且一放。待到狐狸尾巴露出时,一并发作。”女子福身。
杨广点头,轻轻伸手扶起此女,慢慢揭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