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有些陡的木楼梯上来了这个稍微不显眼的二楼酒吧。
不是那种纸醉金迷的酒吧,只是安安静静地唱自己的歌,都是些柔和的歌,不大众化,不讨好,却吸引着人的灵魂。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艳遇之都这个名号,让丽江的每一处景,每一个人,每一首歌的含义都如此深化了。
服务生笑,把单子拿回了前台。
唱歌的人休息了一会,走了回原来唱歌的地方。
她撑着头看着他,期待着。
会唱歌的男生和吉他,就像天生的标配。
一楼的人基本都因为演唱停下来而散了,安静又回归。
他专注着,吉他扫弦生生入耳,男生的声音回荡耳畔。
她玩弄着自己的小佳能,就像不知道为什么今天下午会有在这个二楼工作听歌的念头那样,对好焦,拍下了画面。
丽江的天空,蔚蓝而通透,白色大朵云彩如大块油彩拍打而上,他在的地方有点暗,却完全压制不住那种男生与生俱来的精神气和拼劲。
听他的标准普通话,于籽知道他绝对不是云南人,而到底是哪里,她也不清楚。
一把吉他,不大的酒吧,一个下午。
于籽收起相机,静静倾听。
倾听,里面的故事。
似是深沉,却又听不出沧桑。
恍如丽江这个城市。
清早的丽江,褪去几小时前的热闹,一副宁静样子。
纳西族的老婆婆在街边小店里煮面条蒸玉米,空气微凉,于籽裹着披肩,拉着大行李箱走在青石板路上。
轮子和石板缝隙碰撞带出的咯咯声在古城清晨里有些突兀,她尽量走得慢些,试图让声音不要太扰民,偶尔与对面路过的行人对上目光的时候带着歉意地笑笑。
旅游客车在大马路边等着,车上旅客很多,成双成对,在清晨暖光中给丽江渲染上一层薄薄的幸福感。
她是一个人来的,跟的去香格里拉的旅游团。
执行主编其实并没有太多需要做的,特别是青春文学版块,大多数文字总监会去处理。于籽干脆给自己放了个假,来云南旅行,顺便写写卷首语和微信公众号存稿。
这大概有点像丽江的“有缘则见”。
也太像她的生活观。
既然开了,她也就坚持去做,基本上每天都不会让读者断粮,不过辛苦的就是自己。
这几天初旅行时间外她忙的也就这个。
好不容易存了一定量的稿子,现在终于可以什么都不顾地旅行。
她是一个人来的,来云南旅行的大多数是情侣,一对对的,一个人来的总归是少数,整个旅行车也就她和另外一个大男生是单独的。导游抿着嘴笑,让他俩坐一块。
都是二十来岁的人,性子也不拘束,无视了导游的笑意,两个人开始聊天。
年轻人总有自来熟的属性,聊天特别开怀。
就像认识了好久那样。
李淮,于籽。
这大概是最初的最初了。
大片的蓝天白云,连绵的山峦,微凉的天气。
香格里拉一如它的名字,那样惊艳。
她是北方人,直到大学时期去南方读书才见到秀美的景色。也许是因为从小就少接触那样秀美的景色,如今来了香格里拉也是特别惊叹。
一个人的旅行终究是无趣些的,两个人便一块游览。
“真的很美,”于籽拿着单反拍遍地的花海,“李淮你过去我帮你拍照。”
李淮表情有些有趣:“我帮你拍吧,这里遍地花海,照片拍出来是有多”
话没有说全,于籽便已经会意,笑着把单反给了李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