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桥感事虽连用数典,却不觉难懂。诗人正是在曲折变化中,贴切地表达了难以直言之隐旨,把抽象的感情变得形象化c具体化了,题旨亦因之更为突出c鲜明。

    尾联:“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以情景交融之笔结束全诗。夕阳西沉,长亭遥对,哀笳一曲,戍烟四起,在这般战乱凄凉的环境中,一位“惊时感事俱无奈”见其重阳日荆州作的诗人,独自忧愁c感伤。胡笳,是一种乐器,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情。这里用一“哀”字状胡笳声,不仅把客观世界的声音同诗人主观世界的感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暗示着这次战争的失败,必将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戍烟”,戍楼的烽烟,与在太平时节的缭绕炊烟全然不同,给人一种动乱不安的感觉。二句十四字,把情c景c事,声c色c形,熔铸于一炉,真是极尽精炼概括之能事。

    邓光礼

    子规

    子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本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又能有什么结果呢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这一联中,“他山”指异乡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c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后半篇继续多方面地展开对子规啼声的描绘。雨昏风冷,它藏在绿树丛中苦苦嘶唤;月落影斜,它迎着欲曙的天空凄然长鸣。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这一声声哀厉而又执着的呼叫,在江边日暮时分传入船上行人耳中,怎不触动人们的旅思乡愁和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c伤心欲泣呢

    从诗篇末尾的“湘江”看,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c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c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无疑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

    陈伯海

    途中见杏花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愁绪和联翩浮想,写下这首动人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