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两者颇近似,似应合为一说。即谓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矜持”与冷静。如此,则作品无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读者觉有漫天诗思飘然而至,却又无从于字句间捉摸之。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孙艺秋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李白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李白宫中行乐词,今存八首,据孟棨记载,是李白奉召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之一。

    这一首五律,写一位年轻的c甚至是幼年宫女。首联写丰姿仪态。“小小”c“盈盈”,有爱怜意。金屋,用汉武及阿娇事,这里指深宫。紫微,天子所居。次联写幼女服饰。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宫。

    第三联写幼女随步辇出入宫禁的情景。隋代诗人虞世南奉炀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诗:“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嚲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辇行。”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女,方十五岁,騃憨多态。时洛阳献迎辇花,炀帝命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因命虞世南嘲袁宝儿娇憨之状,故诗中所写重在娇憨二字。李诗这里用步辇故事,也是暗写此幼年宫女之娇憨。步辇,不驾马,用宫人挽车。这一联,实际上用虞世南诗意。

    前六句是描写人物,字字有姿态仪容,字字见曼丽风神;点染人物娇憨天真,颇见作者怜惜之心。最后两句用点睛法,侧写宫女之风韵神采。以彩云之轻飞,象人物之去,觉凌波微步,不如此之轻盈。全诗只写此宫女之娇憨,只写其天真无邪,对其轻歌曼舞却不着一字。只在最后以“愁”表示作者眷念之感,以“彩云”之绚丽飘逸传人物之神。李白诗中数用“彩云”字样,只此诗为最感人,对后世影响也大。北宋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即化用此诗结句。

    这首诗清丽飘洒,神韵飞逸。把这种宫廷行乐诗,写得丽而不腻,工而疏宕,前人所谓“丽语难于超妙”,正是作者超群出众之处。

    孙艺秋

    清平调词三首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