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下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上一章上一节回书目下一节
第四章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圣雄甘地2
作者:梁功平
印度当地的各类报纸均对甘地“食盐进军”的义举进行了广泛报道和高度评价。沿海各地的人民受其影响和感召,纷纷开始了自制食盐。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英斗争,罢工c罢课c示威c请愿一浪高过一浪。形势的危机使得殖民当局惊恐万分,他们逮捕了甘地等国大党的重要领导人,并下令取缔国大党组织。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大大出乎当局的预料,不但没能平息运动,反而更加激怒了印度人民。甘地被捕的消息传开后,有数万人自愿要求陪同甘地坐牢。当局气急败坏地逮捕了6万多人,却引发了各地武装起义,甚至有的地方宣布,建立了自治政权。印度的民族运动也开始离开甘地的预想,正脱离“非暴力”的轨道,走向暴力革命的方向。
暴力与非暴力的对比选择背景下,殖民者当然倾向于后者,便无奈地改变了对待甘地的策略。1931年1月,殖民当局释放了甘地,撤销了取缔国大党的禁令。随后,与甘地达成了一个印度历史上著名的协议甘地艾尔文协定。协定要求甘地改变不合作态度,停止不合作运动,而当局则承诺释放政治犯,并允许沿海人民煮盐。
甘地艾尔文协定没有带给印度人民完全的。但协议作为阶段性的成果,使得人心开始涣散,少数坚持斗争的人反而遭到了无情的镇压。在甘地身上体现出来一种信念与目标间的内在矛盾:从甘地愿望来讲,暴力和流血事件不应该发生,签订协议可以防止运动的暴力化,便于坚持“非暴力”斗争形式;可这种协议所确立的状态与他为之奋斗的印度的目标相去甚远,于是他选择了实践多次“个人非暴力活动”。民族并不是甘地奋斗的唯一目标,在追求祖国解放的同时,甘地还为了消除种姓制度以及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
上一章上一节回书目下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上一章上一节回书目下一节
第四章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朝鲜三一运动1
作者:梁功平
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渐渐摆脱欧美列强的侵略,开始了从羔羊变成豺狼的过程,日渐强大的日本把贪婪的眼光投向了它的邻居们。1905年,日本单方面宣布朝鲜为“保护国”,并正式把朝鲜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面对日本的狼子野心,朝鲜当政者也想摆脱日本的奴役。为了在国际社会上争取到支持,1907年,朝鲜国王李熙派出使者参加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希望国际社会能够承认朝鲜的地位并敦促废除所谓日本的“保护”。这样的冒险决定显然激怒了一心想吞并朝鲜的日本,日本当局直接派兵扣押了李熙,逼迫他退位。寄望于他人并没有改变朝鲜的悲惨结局,1910年8月,日本正式吞并朝鲜,朝鲜的资源被大批开采运往日本,农田大量被侵占,朝鲜人民流离失所。反抗与压迫总是相伴而生的,风起云涌的反抗运动也使得日本统治者感到像是生活在浪尖上。于是对于各类可能构成武器的东西实行严格管制,甚至厨房用的菜刀也被包括在“管制”之列。残酷的压迫激起了更强烈的反抗,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着。
那个时代的朝鲜,下列场景经常会见到。气势汹汹的日本兵,冲进了朝鲜普通百姓的家中,翻箱倒柜肆无忌惮地搜寻着铁器,而列为危险品的菜刀只能几家人共用一把。没收了他们认为的武器之后,临走时其他任何值钱的东西都会被同时卷走。人们的愤怒在一天天积累,其怒火爆发只需要一个引线就会马上发生。而李熙之死正是这样的导火索。
1919年1月22日,一心求得尊严的被日本侵略者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