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亨利二世的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王权,但在“狮心王”理查11891199年在位和无地王约翰11991216年在位统治时期,英国王权却有所弱化。“狮心王”理查残暴无道,而且长年征战在外,毫无建树。无地王约翰则丧失了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从而加剧了国内的不满情绪。他任意没收附庸的领地,干涉领主法庭的审判权力,激起大封建主的愤怒。为筹措对法作战军费,他加征额外捐税,兵役免除税从1154到1199年间增加11倍,而到1216年又增加了11倍,使过去一向支持国王的骑士和市民倒向诸侯。教会也因国王干涉其选举c增加税收而站在诸侯一边。在对法作战上,无地王约翰也是连遭败绩。

    1213年8月25日,在圣保罗教堂召开的贵族会议上,坎特伯雷大主教斯提芬朗顿宣读了亨利一世加冕时颁布的缓和教俗矛盾的特权令。1214年,北方贵族拒绝交付约翰王勒索的兵役免除税。1215年初,他们在斯坦福集会,并向伦敦武装进军。教会c小封建主和市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各阶层的联合行动压力下,约翰王同意在兰尼米德草地举行会谈。1215年6月中旬,约翰王被迫在朗顿和贵族们拟定的“自由大宪章”上签字。

    上一章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上一章

    第二章中古时期的欧洲

    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2

    作者:梁功平

    大宪章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法律文献,全文共63条,旨在限制王权,保障教俗封建主的特权不受侵犯。大宪章宣称,英国教会享有自由,其权利不受干扰,其自由不受侵犯。不经大贵族会议同意,国王不得向领主征派赋税。国王承认教会的选举自由,对自由人不得任意逮捕c监禁和放逐。

    大宪章的签订,表明各阶层的联合行动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为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经验。大宪章表明,在反对封建暴政的斗争中,骑士和市民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如果说亨利二世时期是英国封建习惯法形成的开端,那么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大宪章的基本原则法律至上和保障人权则逐渐被承认为英国立宪政治的基础,仍有某些积极意义。

    “自由大宪章”虽然多少调整了封建等级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根本解决英王与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1258年,以西蒙德孟福约12061265年为首的贵族发动兵变,迫使英王亨利三世签订了牛津条例,要求国王按照习惯及与重臣协商的原则治理国家。由国王的12名宫廷会议成员和15名诸侯代表组成的联席会议在牛津举行,共商国是。牛津会议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少数贵族,实际实行贵族寡头统治。

    与约翰王无意遵守大宪章一样,亨利三世也于1262年取消牛津条例,导致贵族公开叛乱。不久贵族们获胜。1265年1月,在伦敦召开了英国史上的首次议会,除5名伯爵c18名男爵与会外,还有每郡两名骑士代表和每个大城市两名市民代表参加会议。一般认为,它是英国议会制的开端,是议会君主制形成的标志。亨利三世之子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登位后发动对威尔士c苏格兰和法国的战争。为筹措战争费用,1295年召开由各封建等级共同参加的议会,人员组成与1265年的议会相同,由于以后历届议会的召开均以此为典范,所以人称1295年的议会为“模范议会”,它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上一章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上一章

    第二章中古时期的欧洲

    王位争夺引发的大战1

    作者:梁功平

    王位争夺引发的大战英法百年战争

    英国和法国这两个隔海相望的邻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