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牛撇捺

    人的一生是寻梦的一生。梦有千种万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此论曾遭到过严厉的批判,但它是中国几千年社会人们的价值尺度c追求目标与心理写照,这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有千年的科举制度史。对于这一制度,褒贬不一。褒之者以为,以考试的方法取仕,为天下的读书人提供了平等的进入仕途的竞争机会,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它不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为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贬之者以为,科举制度将千千万万学子引向了独木桥,是封建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阶层的奴化c控制与戗害,是腐朽落后的。不论如何看待中国的教育史与科举制,人们似乎尚未找到比学校教育包括私塾教育更好的教育方式,也未找到比考试更好的选拔优秀人才的方式。所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重新运用的高考制度,虽然被轻蔑着c鄙薄着c批评着c诟病着c非议着,却难以被取代甚或取缔。

    我们这一代是从高考制度的框架下走过来的人,我们的后代也从这一制度框架下走过。所不同的是,我们那时参加高考很轻松,因为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因为已有工作,所以考不考得上不是太有所谓,参加高考更多的表现的是上进心与从众性,与饭碗不太有关。而我们的下一代以至今后的学子们,命运已将学习成绩c高考c就业c今后的命运等牢牢地拴到了一起,高考不仅有荣誉性,而且决定学子的命运以至生存方式。高考变得越来越沉重,因为中国已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

    杨昊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名学子。他是从中国西北的边塞小省区宁夏考入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清华大学每年面向全国各地招取学生三千名左右,由于地域的不公平性,每年只在宁夏招十余名。在每年五六万的考生中挤进这十余名,其艰难不言而喻,其成功也不言而喻。

    杨昊要出书了,书名是季节的童话,撷取了他从初中到大学的近一百六十篇十几万字,当作日记写下来的小文章,其中有观察日记c散文c诗歌c童话c格言c心得c小理论文章等,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充分显示了“尖子生”与“清华生”的实力。

    杨昊做的是“清华梦”。现在的孩子们似乎一生都在“梦”里,梦总是做也做不完,醒也醒不了。梦想上一个好的小学c中学c大学,梦想有好的学习成绩,梦想在各种竞赛中获奖,梦想考研c出国,梦想有一个好的职业,梦想飞黄腾达,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梦想的过程,就是艰难艰苦艰辛的奋斗过程,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在高考指挥棒的调动下,孩子们从上学前班就开始了苦难的旅行。杨昊的书中,描述了中国特殊历史时期学生的特殊境遇与心路历程。杨昊的日记总体上是阳光的,清纯的,向上的;他在吟诵奋斗中的欢愉,同时自觉不自觉地也透露出了他的郁闷c沉重c压抑c挣扎c抗争c痛苦以及无助。压力来自社会c家庭c自身;压抑缘于过高的期望c激烈的竞争c难以确定的前途。看到一个中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强迫自己“认真对待统练,如同对待高考”,强迫自己做作业c打草稿时“想想居里夫人”,我感到沉重得透不过气来。

    杨昊的书,记录了一个学生以至一代学生的所见所闻c所思所想c所弃所欲,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奋斗心得,学习经验。

    杨昊的书,可以作为后人研究中国这一段历史特别是教育史的绝好参考资料。这是最原始最本真的第一手资料。

    杨昊的文章具有很强的亲和力c感染力与说服力。十几万字的书稿,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杨昊的观察十分精准,他的描写极为形象,比如落日,能把落日写得如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