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激化,双方展开了一段错综复杂的战争。1648年8月,在普雷斯顿盆地激战三昼夜之后,克伦威尔胜利结束了第二场内战,并攻占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与此同时,克伦威尔的士兵们老早就厌倦了国会滔滔不绝的空谈与旷日持久的宗教论争,决定按自己的最初心愿行事。他们冲进国会,驱逐了所有不赞成清教徒教义的议员。由余下的老议员们组成的“尾闾”议会正式指控国王犯下了叛国罪。上议院拒绝坐上审判员席位。于是任命了一个特别审判团,判处国王死刑。1649年1月30日,全欧洲都在目睹这个日子。查理一世神情平静地从白厅的一扇窗户走上了断头台。那一天,一个君主国家的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处死了一位不能正确理解自己在一个现代国家应处地位的国王。这是历史上的头一次,但绝不是最后一次。
国王查理被处死后的时代通常被称作克伦威尔时代。一开始,克伦威尔只是英格兰非正式的独裁者。1653年,他被正式推为护国主。在其统治的五年时间里,他继续推行伊丽莎白女王广受欢迎的政策。西班牙再度被视为英格兰的主要敌人,向西班牙人开战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神圣议题。
牟利甚巨的海外贸易与岛国商人紧捂的钱袋被置于最优先考虑的地位,宗教上则实行最严格的新教教义,毫无讨论的余地。在维持英格兰的国际地位上,克伦威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在社会改革方面,他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毕竟,世界是由许多人共同组成的,他们的所思所想c所作所为很少会一模一样。从长远来看,这似乎也是一条非常明智的原则。一个仅仅为整个社会中的部分成员谋益c由部分成员统治的政府是不可能长久生存的。在反击国王滥用权力的时
刻,清教徒是一支代表进步的伟大力量。不过作为英格兰的绝对统治者,他们的严苛的信仰原则确实让人难以忍受。
复辟时代
当克伦威尔于1658年去世时,他严厉的统治已经使得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成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事实上,流亡王室受到了人们“救世主”般的欢迎。英国人现在发现,清教徒们的虔诚枷锁和查理一世的暴政同样令人窒息。只要斯图亚特王室的接班人愿意忘记他可怜的父亲所一再坚持的“神圣君权”,承认国会在统治国家方面的优先地位,英国人将非常乐意地再度成为效忠国王的好公民。
为成功地达成这样的安排,已经耗费了整整两代人的艰辛尝试。不过斯图亚特王室显然没有从老国王的悲剧中汲取教训,依然难以改掉他们热爱权力的老毛病。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继位。他虽然性格温和,却是个碌碌无为的家伙。他天性的懒惰,畏难好易随随便便的气质,加上能够对所有人撒谎,这使他暂时避免了与自己的臣民爆发公开冲突。通过1662年的“统一法案”,他将全体不信奉国教的神职人员清除出各自的教区,从而沉重打击了清教徒势力。1664年,查理二世又通过了所谓的“秘密宗教集会法令”,以流放西印度群岛作为惩罚,试图阻止不信国教者参加秘密宗教集会。这看起来已经有点像在“君权神授”的旧日子的所作所为了。人民开始流露出旧日熟悉的不耐烦迹象,国会也在为国王提供资金的事情上碰到了很大的困难。
由于无法从一个心怀不满的国会搞到钱,查理二世便秘密从他的近邻兼表兄,法国的路易国王那里借款。他以每年20万英镑的代价出卖了他的新教盟友,还暗自得意地嘲笑着国会的那帮傻瓜。
经济上的一夜之间使查理国王获得了自信。他曾在自己的天主教亲戚间度过了漫长的流亡岁月,对亲戚们的宗教信仰不免也产生了一种秘密的好感。也许,他能够使迷途的英格兰回到罗马教会的身边。查理颁布了一项“赦罪宣言”,取消了那些压制天主教徒与不信国教者的旧法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