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2〕。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3〕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c恻隐之心〔4〕,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5〕。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7〕。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8〕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9〕,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c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0〕”

    〔1〕天地以生物为心,而所生之物因各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所以人旨有不忍人之心也。

    〔2〕言众人虽有不忍人之心,然物欲害之,存焉者寡,故不能察识而推之政事之间。惟圣人

    全体此心,随感而应,故其所行无非不忍人之政也。

    〔3〕乍,犹忽也。

    〔4〕怵,音黜。怵惕,惊动貌。恻,伤之切也。隐,痛之深也。此即所谓不忍人之心也。

    〔5〕内:结;读为纳。要:求;平声。恶,去声,下同。声,名也。言乍见之时便有此心,随见而发,非由此三者而然也。程子曰:“满腔于是恻隐之心。”谢氏曰,“人须是识其真心。方乍见孺子入井之时,其心怵惕,乃真心也。非思而得,非勉而中,天理之自然也。内交c要誉c恶其声而然,即人欲之私矣。”

    〔6〕羞,耻知立不善也。恶:憎人之不善也;去声,下同。辞,解使去己也。让,推以与人也。是,知其善而以为是也。非,知其恶而以为非也。人之所以为心,不外乎是四者,故因论恻隐而悉数之。言人若无此,则不得谓之人,所以明其必有也。

    〔7〕恻隐c羞恶c辞让c是非,情也。仁c义c礼c智,性也。心,统性情者也。端,绪也。因其情之发,而性之本然可得而见,犹有物在中而绪见于外也。

    〔8〕四体,四肢,人之所必有者也。

    〔9〕自谓不能者,物欲蔽之耳。

    〔10〕扩,音廓,推广之意。充,满也。四端在我,随处发见。知皆即此推广而充满其本然之量,则其日新又新,将有不能自己者矣。能由此而遂充之,则四海虽远,亦吾度内,无难保者。不能充之,则虽事之至近而不能矣。程子曰:“人皆有是心,惟君子为能扩而充之。不能然者,皆自弃也。然其亢四端之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无专气,而水c火c金c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故土于四行无不在,于四时则寄王焉。其理亦犹是也。此章所论人之性情c心之体用,本然全具而各有条理如此。学者于此反求默识而扩充之,则天之所以与我者可以无不尽矣。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1〕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c匠亦然〔2〕。故術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3〕夫〔4〕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5〕。不仁不智,无礼无义〔6〕,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7〕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8〕。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後发,发而不中〔9〕,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10〕”

    〔1〕函,音含,甲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矢人之心本非不如函人之仁也。

    〔2〕巫者为人祈祝,利人之生。匠者作为棺椁,利人之死。

    〔3〕里有仁厚之俗者,犹以为美。人择所以自处而不于仁,安得为智乎此孔子之言也。焉,於虔反。

    〔4〕夫,音扶。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