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以异。”

    〔3〕

    〔1〕主忠信,则本立。徙义,则日新。〔2〕恶,去声。爱c恶,人之常情也。然人之生死有

    命,非可得而欲也。以爱恶而欲其生死,则惑矣。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则惑之甚也。〔3〕

    此诗小雅我行其野之辞也。旧说:夫子引之,以明欲其生死者不能使之生死,如此诗

    所言,不足以致富而適足以取异也。程子曰:“此错简,当在第十六篇齐景公有马千驷之

    上。因此下文亦有齐景公字而误也。”杨氏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则非

    诚善补过c不蔽于私者,故告之如此。”

    齐景公〔1〕问政于孔子〔2〕。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

    诸”〔4〕

    〔1〕齐景公,名杵臼。〔2〕鲁昭公末年,孔子適齐。

    〔3〕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是时景公失政,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

    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4〕景公善孔子之言而不能用,

    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杨氏曰:“君之所以君,臣之所以臣,父之所以

    父,子之所以子,是必有道矣。景公知善夫子之言,而不知反求具所以然,盖悦而不绎者,齐

    之所以卒于乱也。”

    子曰:“片言可以拆狱者,其由也与〔1〕”子路无宿诺。〔2〕

    〔1〕片言,半言。折,之舌反,断也。与,平声。子路忠信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

    其辞之毕也。〔2〕宿,留也,犹宿怨之宿。急于践言,不留其诺也。记者因夫子之言而记此,

    以见子路之所以取信于人者,由其养之有素也。尹氏曰:“小邾射以句绎奔鲁,曰:使季

    路要我,吾无盟矣。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路之一言,其见信于人可知矣。一言而折

    狱者,信在言前,人自信之故也。不留诺,所以全其信也。”

    路要我,吾无盟矣。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路之一言,其见信于人可知矣。一言而折

    狱者,信在言前,人自信之故也。不留诺,所以全其信也。”

    〔1〕范氏曰:“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杨氏曰:“子

    路片言可以折狱,而不知以礼逊为国,则未能使民无讼者也。故又记孔子之言,以见圣人不以

    听讼为难,而以使民无讼为贵。”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1〕,行之以忠〔2〕。”

    〔1〕居,谓存诸心。无倦,则始终如一。〔2〕行,谓发于事。以忠,则表里如一。程子

    曰:“子张少仁。无诚心爱民,则必倦而不尽心。故告之以此。”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1〕

    〔1〕重出。

    子曰:“君子成〔1〕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2〕

    〔1〕成者,诱掖桨劝以成其事也。〔2〕君子c小人,所存既有厚薄之殊,而其所好又有善恶

    之异,故其用心不同如此。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

    〔1〕范氏曰:“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胡氏曰:“鲁自中葉,政由大夫,家臣效尤,据

    邑背叛,不正甚矣。故孔子以是告之,欲康子以正自克,而改三家之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