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簸前进的情景。画面上的人物栩栩如生,各不相同,有的表示恐惧,紧紧抓着船舷,有的非常镇静紧握着划桨,但有的人却合着双手祈求上帝的保佑,而那暴雨正猛烈地抽打着他们。当人们步入正门,在其右拐角处就是米开朗琪罗25岁时的名作母爱,圣母玛丽亚右手搂着受难后遍体鳞伤的耶稣,左手微微摊开,表示着一种真挚的爱又感到一种不可言传的无奈。她垂首凝目,悲痛欲绝,把那一种强烈的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正门靠左侧处就是贝尔尼尼雕塑圣小钵。钵呈贝壳状,两个稚嫩顽皮的小天使各捧一边。是用云田石雕刻而成,在大厅之中还有许多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壁画和雕刻,真是名作集萃,在世界上无与匹敌。值得一提的是安装在大厅中央的圣彼得青铜像,因每一位男女信徒来到这里都得对它亲吻,年深月久竟将其右足磨损。
这里不但是绘画艺术的王国,同时也是建筑艺术的王国,整个教堂是由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兼艺术家米开朗琪罗c拉斐尔c勃拉兰特和小莎迦洛等大师们共同完成的杰作,其建筑艺术就可想而知。
教堂大厅上的那个穹窿大圆顶就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遗憾的是他本人未能欣赏到这一杰作,因为他死后26年才由其他建筑师完成。大圆顶周长71米,直径4232米。当人们站在大厅中仰头观望,就能欣赏到色泽鲜艳的镶壁画和玻璃窗。最上端是夜空中的繁星点点,使观赏的游人仿佛于天穹之下,飘飘欲仙。在这大厅中央有一座金色的华盖,这是贝尔尼尼用了9年时间建造起来巴曼克式装饰建筑,其高29米,由四角的四根螺旋形描金蜂铜柱支撑。靠前两根柱高11米,柱上饰以金色的葡萄枝与桂枝,枝叶间攀援着无数小天使,有许多金蜂飞舞其间。在华盖四周垂挂着金色吊叶,波纹起伏,似在迎风招展,华盖下面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金鸽,光芒四射,耀人眼目。再下面就是圣彼得的陵墓,以及设在陵墓之上的一个祭坛。在陵墓前面栏杆上点着数十盏长明灯昼夜不灭,象征着基督教的光辉永不磨灭。也同时表示对圣彼得的深深敬意。
教堂的外形朴实文雅,与内部的金碧辉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或许也是基督教的一种体现。
1870年天主教教皇的加冕仪式在这里举行,自此以后教皇的加冕仪式都在这里举行。现在这里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而是梵蒂冈的教廷。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每年来这里参观的人都必须持有有关的证件,否则很难一睹风貌。
纪念一位女殉道者圣凯瑟琳修道院
她已经晕过去了,是谁又经得住这样的打击,她从亚历山大城日夜兼程赶往罗马,想不到看到的是这种场面,父亲那一颗苍白的头高悬在城门上,那冷峻的眼睛还圆睁着,似乎还射出愤怒的火焰,可怜父亲一生饱读诗书,到头来却落得这样一个结局。
那一晚她翻来覆去也睡不着,想那慈祥而博学的父亲手把手的教她写字,教她读书,想饭桌旁的欢声笑语,想父亲和他朋友们的高谈阔论这一切再也不会来,父亲呀,父亲,她又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呀父亲的朋友们一个个离去,现在父亲也被害,他们一生都是那么的勤勤恳恳,从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呀,明天,她要去问,要去问一个原因,哪怕像父亲一样。
第二天,经过重重通报,不知是她的一股浩然正气。还是她的天生丽质,她终于见到了不可一世的罗马皇帝,在这圣殿上她才知道为什么父亲被害,想不到那一件小小的事就成了父亲的掘墓人,那天晚上,从门外撞进一个满身血痕的人,全家赶忙走了过去,为他擦干血痕,包扎伤口,现在才明白事后父亲总是紧锁着双眉,一言不发,那么的阴沉,原来那个就是特地来通知他们,赶紧远走他乡,避勉罗马皇帝的毒手,因为罗马皇要镇压亚历山大的基督教徒,现在终于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