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内还珍藏着佛家的圣物八根释达牟尼的佛发。
说起这八根头发,里面还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呢。相传古时候缅甸人科地普陀兄弟俩不辞辛苦千里迢迢,为光大缅甸的佛教和让人民得到精神的安慰,来到佛家的创造地印度,经过兄弟俩的千辛万苦和十几年的奔波,终于取得了真经,并且带回了这八根释迹牟尼的头发,他俩把它献给了缅王奥加拉巴,为珍藏此宝,缅王奥加拉巴在丁固达拉山上建起了一座仅仅83米高的小佛塔。
经过几百年的风雨,到了11世纪的蒲甘王朝,缅甸的佛教成了国教,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每年都要到这里来参神拜佛。这座小小的佛塔再也容不下这四面八方的朝圣一纸也似乎有失圣地的威严,于是改修了宝塔,到15世纪德彬瑞蒂皇的皇后病倒了,这位十分疼爱妻子的皇帝居然许愿为塔身贴金。或许真是佛法的威力,这重病的皇后好了。德彬瑞蒂皇就用4倍于皇后体重的金子为整座塔贴金。而且在塔顶镶嵌着耀眼的钻石珠宝。虽然德彬瑞蒂皇只是为了一己的心愿,但却让我们看到一座举世无双的名贵的宝塔仰光瑞大光金塔。
这座横卧于丁固达拉山的金塔,以它那端庄,华贵向全肚界人民显示着古代建筑艺术的永不衰竭的光辉,以它那挺拔向上的形象做立在古老建筑的丛林中。
和平后的见证瓦普庙
1235年老挝与泰国之间暴发了一场战争,老挝的军队突破了泰国的重重防线。包围了泰国的要塞南市。南市要塞易守难攻固若金汤,老挝的军队久攻不下。几十天的抗衡,双方将。士伤亡惨重,一时胜负难决。老挝的占巴塞披耶卡马塔王和泰国的那空伯罗女王看到将士们都疲于战斗,于是举行和谈,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谈判,双方争执不下,似乎根本不可能达到一致的意见。
面对这种情况,双方既不愿认输,又想早日结束这场战争。这时有一个聪明的说客在最后的一轮谈判上提出:双方各建一座佛塔,谁先完成,谁就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这样战争的胜负就不由军队的强弱来决定了,而是由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建筑水平来决定了。这个方案居然获得双方的一致同意。
比赛的结果是泰国女王所建的塔于当年7月中旬完成,从而成为这场奇妙战争的胜利者,老挝的军队履约,立刻退出泰国的领土,战争就在这和平中结束了。但占巴塞披耶卡马塔工却不久去世了,老挝人为纪念占巴塞披耶卡马塔王的爱国精神决定把这未完成的塔建完,一年后这座老挝著名的佛教古刹终于建成,这就是瓦普庙。
瓦普庙坐落在海拔1200米的甫吉山山腰,东北距犯公河西岸城镇占巴塞8公里,当时动工的规模很大,建筑群从山腰向下伸展就达数百米。建设中的每一块石块都雕有精致的图案,这也就是为什么叫瓦普庙的原因,瓦普按老挝语的意思就是石庙。由于披耶卡马塔王没有修完,后建者们也因为战争也一直没有真正的完工,所以整个工程没有全部竣工,并且长年失修,到现在为止真正完整的就只有佛殿,其余的皆为断壁残垣,仅存遗迹。佛殿建在被称为“圣屋之顶”的一块巨石下的两个石洞之间的平坡上,内外的石壁均雕有美丽的图案,内容是根据民间神话而绘制的哈努曼奋力战群妖,吉斯纳神力撕龙王等故事的片断。整个雕刻精致瑰丽,图像生动形象。佛殿中有数尊石像,最大的要数在佛殿的第三层石级上占巴塞披耶卡马塔王像。从佛殿向山下走,本来有两座石宫,现已倾倒。但人们可以从遗迹上看出当年的气势。庙院中还有许多东倒西歪的石人石僧,都散落在蔓草荒木之中。
在瓦普庙中有一湖,人们称之为“圣湖”,东西长300米,南北200米,在湖心偏酉建有一小谢,从西岸有一桥直通湖心。原来西岸有三座殿堂现已成了废墟。
到过老挝的人都知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