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又进军缅甸,追杀明永历帝及其追随者。吴三桂驻滇后,大兴土木,扩建府邸,营造别墅,整天与爱妾陈圆圆及众歌女舞伎宴饮作乐,极欲穷奢。
据史料记载,在康熙撤藩1673年后,吴三桂不甘心自己的权利被剥夺,率兵造反,东出贵州,北上湖南称帝然而好梦不长,在他称帝不到五个月就一命呜呼,死于衡阳。
大观楼就是在清王朝平定吴三桂叛乱后,在昆明修建的。大观楼位于昆明西郊的大观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明黔国公沐氏镇守云南,曾在滇池训练水师,开辟花园,以供小憩。后有僧人在此建寺讲经。国初名:“近华浦”,清代从昆明城开挖运河至近华浦,逐渐繁华,成为昆明名胜。
大观公园内有水,有桥,有堤,有园莳兰圃c东园等,楼台亭榭,湖光波影,风光绮丽。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大观楼,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观楼地址为一近似卵园形小岛,岛山筑长堤,堤内形成环洲池沼。大观楼建于岛内南端,使楼可外收湖山之胜,而内揽园林风光。楼对面有五间二层的“揽胜阁”,两层前后都有檐廊,可揽尽全园景色。楼阁之间有玲珑精致的“观稼堂”和“涌月亭”,配置假山幽径,竹树花草,成为静雅的园林中心。大观楼建筑为正方形三层亭阁式,攒尖黄琉璃瓦屋顶。雕饰装点适宜,造型爽洁轻举,与周围波光树影协调多致。登楼远眺,滇池美景尽收眼底。楼上有郭沫若亲笔提咏:“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巨笔如椽”的长联就悬挂在底层迎滇池的一面,每当明媚之日,游人熙来攘往,都要一睹为快。作者孙髯翁,清康熙时人,卒于乾隆年间,布衣终身,髯翁一生勤奋,著述甚多,可惜所著诗文多已失佚。
收复台湾的见证赤嵌楼
17世纪中叶,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岛上建了不少便于他们殖民统治和镇压台湾同胞的城堡。赤嵌楼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处。开始时该城堡建得比较简单,只作为防御工事,到1653年,即台湾人民在民族英雄郭怀义的领导下展开轰轰烈烈反抗荷兰殖民者斗争的第二年,荷兰殖民者便将此工事改建成四方形的要塞。因为规模不大,人们多以“楼”来相称。中国人都叫它“赤嵌楼”c“番仔楼”或者“红毛楼”。改建后的赤嵌楼四平八稳,十分牢固。据记载,该楼用特别加工的砖砂砌成,坚硬异常;高楼耸立,居高临下,安装大炮,四周尽在控制之中。
荷兰殖民者以为他们有坚船利炮,有牢固险要的城堡就能永保他们在岛上为非作歹,剥夺欺压中国人民。1661年初,当郑成功率领的正义之师,中队在台江禾察港成功登陆后,即以主力围攻赤嵌楼。这时荷兰守将猫难实汀还大言不惭地夸口,说此城堡固若金汤,三年内中队都攻不进。
经过荷兰殖民者的多年苦心经营,城堡修建得异常坚固,加上地势险要,中队攻了数次都没攻入。使用火攻也不见效。在围攻过程中,台湾人民主动为我军送衣送水,提供粮饷解决了后勤给养问题。在中队围攻赤嵌楼城堡,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当地的台湾同胞又献计献策,使中队掌握了当地的水脉,切断了该城堡的水源,这样一来,大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使得城堡内的殖民者惶惶不可终日。荷兰守将猫难实汀,眼看走投无路,只好于当年5月4日扯起白旗投降。从此,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并被用来镇压台湾人民的据点,赤嵌楼终于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怀中。
赤嵌楼位于台南市的成功路和永乐路之间,是台湾最重要的古迹之一。明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荷兰殖民者据台时始建,楼起昔日普罗民遮城红砖高台地址上,是当时要塞之城内堡。1661年郑成功逐驱荷兰入侵者后改设政厅承天府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