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也喜欢李杜吗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的诗写得真好呢,您说是吗”听到这,老人微微摇了摇头:“不,杜甫的诗比起李白差多了。”稚子没想到他会这样说,不高兴了:“少陵先生的怎么会差些呢他更道出了百姓的疾苦呀看来,您并不是一个真正懂诗的人喽”话不投机,稚子不再理会老人,没想到,船刚到岳阳,本来身体孱弱的老人因旅途受了些风寒,一病不起。稚子主动照顾起老人来,交谈中,得知老人特为登临岳阳楼,眺望洞庭湖而来,便答应待老人稍好,便搀他同登岳阳楼。直到老人提笔赋诗落下款来,稚子才知他老人家就是名闻天下的大诗人杜甫。
当时唐王朝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诗人四处漂泊,流落至八百里洞庭边。杜甫登临岳阳楼了却平生一大夙愿后,他却再也不能实现回归故里的最后心愿了贫困交加的他病逝在风雨之夜的洞庭湖上一只飘摇的小渔舟上。
岳阳楼,因位于岳山之阳,故名,始为三国名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公元712年,唐中书令张说滴守岳州,一次登临该楼,心有所感,遂大力营造。此后岳阳楼几经倾毁,几度重修。其间,文人墨客接踵而至,把酒临风,洋洋洒洒,吟诗作赋,尤以范仲俺的岳阳楼记最为脍炙人口。有人说:“文因楼生,楼以名存,岳阳楼因而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被人们称做“天下第一楼”。
整座岳阳楼为木结构建筑,主楼平面呈长方形,宽18米,深14米许。从外观来看,全楼共分三层,通高20米。全楼没有一一根横梁,也无一颗铁钉,结构相当谨严,楼顶为罕见的盔顶,十分威武,三层共有12个飞檐,陡而上翘,如群鹰展翅,翱翔蓝天。飞檐与楼顶,均以黄色琉璃瓦铺盖,并装饰有龙凤陶瓷和浮雕,显得格外地金碧辉煌,气势不凡。楼四面环以明廊,腰檐设有平座,登上高楼,观洞庭,望君山,南及潇湘,北吞长江,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诗人李白曾云:“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又诗曰:“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怀。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可谓一绝。
岳阳楼不仅文化价值连城,在建筑史上,它还是纯木结构建筑的典范。如同不朽的“诗圣”杜甫和他流传不灭的史诗一般,岳阳楼也记载着人世间历史的沧桑和变迁,成为我国古代高层建筑的一座伟大丰碑。
孤鹏展翅蓝天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皆以名篇传世,少年才子王勃一曲不同凡响的膝王阁序令赣江之滨的滕王阁一时间名声大噪,引无数英雄豪杰文人墨客无限憧憬和景仰,说起王勃和他那脸炙人口的秋日登洪州膝王阁饯别序,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王勃自幼聪明好学,14岁就中了举,人称“神童”,由于年少才高,少年气盛,锋芒太露,得罪了不少人,因而自己被罢官不说,还累及老人被贬。后来得到皇帝恩准,王勃去海南探望父亲,船至南昌时,他听人说起滕王阁已修葺一新,便停船上岸乘兴一游。刚巧碰上洪州都督问伯屿大宴群僚于阁上。高朋满座,斛筹交错之间,尽是歌功颂德溢美之词,阎公高兴得不亦乐乎。为了让自己名留青史,当为新阁作序,阎公早已安排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做好,然而席间仍以纸笔巡让宾客,群僚知道阎公的意思,怎会接受呢轮到王勃时,他欣然应允,阎公因而大怒,拂袖而去,但暗中派人监视王勃,准备一旦他写得不好,就当众羞辱他。王勃并不知道。当他写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知道了不屑地说:又是老生常谈,后又听报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他开始不做声了,一句又一句,当报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时,阎公大惊而起说:“这才是真正的天才,他一定会名垂青史的”于是请王勃入宴,欢歌漫舞,一醉方休。
的确,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