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久政府就分裂为以里维拉为首的红党集团和以奥里维为首的白党。两党为了战胜对方,不择手段,正好阿根廷c巴西c英国等国都想再把乌拉圭变成自己的附庸,于是,1839年,阿根廷独裁者罗萨斯的军队,在白党的支持下入侵乌拉圭。1842年,占领了乌拉圭大部分领土的阿根廷军队包围了首都蒙得维的亚,长达9年的围城战开始了。整整9年里,乌拉圭人民为了保卫自己心爱的首都,表现得异常的英勇c极其的坚强。不管敌人的炮火如何凶猛,不管敌人的兵力如何远远超过自己,他们始终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坚持战斗,使这个刚不久的新生小共和国的首都,在强大敌人的长期围困下,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法国c意大利c西班牙等国的人民纷纷组织志愿军,支持乌拉圭人民的斗争,尤其是意大利著名的英雄加里波的,组织了800多人的意大利军团,他们身穿红衬衫,时而战斗在陆地,时而战斗在海洋,英勇杀敌,战果辉煌。1851年,巴西也向阿根廷宣战。同年10月,乌c巴联军在卡塞洛斯山大败阿根廷军队,不久,蒙得维的亚的包围解除,正义的乌拉圭人民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这场长达9年c战事激烈的围城战,被称为“新特洛亚战争”,蒙得维的亚则被称为“新特洛亚城”。
蒙得维的亚位于拉普拉塔河北岸,是南美洲的重要港口城市,是通向巴西c阿根廷c巴拉圭和南美心脏地带的门户之一。1519年,进行环球航行的麦哲伦船队驶进拉普拉塔河,担任瞭望的海员罗萨斯忽然发现北岸有一座小山,高兴地大喊:“蒙得维的亚”葡萄牙语意为“我看见一座山”,后来这句话就成了这座城市的名宇。
记载着悲辛历史的不雨城
利马是秘鲁共和国的首都,位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c南纬12°附近秘鲁西部的一块沙漠绿洲上,是世界上建立在干旱的沙漠包围中仅次于埃及开罗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仅次于开罗年降雨量29毫米的全世界雨量最少的首都。利马号称“不雨城”,终年阳光灿烂,年降雨量仅31毫米,但因距海仅13公里,受沿海秘鲁寒流的影响,气候温和,终年如春,最热的2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3c,最冷的7月平均气温高达18c,可谓冬暖夏凉。虽然一年四季难见雨滴,但一年之内却有半年大雾弥漫,沾衣欲湿,利马人把这种浓雾称为“毛毛雨”。由于气候温和,又有“毛毛雨”时常滋润,利马尽管地处低纬度热带沙漠之中,常年依然繁花似锦,绿树荫浓,风光秀丽。
利马这座不雨城又是一座历史名城,它记载了秘鲁乃至南美辛酸悲壮的历史。自1535年建城到1821年圣马丁将军17781850解放该城,它一直是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总督驻地,成为殖民地的行政c宗教和文化中心。至今在著名的阿马斯广场的大教堂里,还停放着第一个踏上秘鲁土地的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的干尸。在这个虚伪c贪婪c残忍的殖民者身上,记载着秘鲁的一段悲壮的史实:皮萨罗原是西班牙的一个流氓,一字不识,但他贪婪成性,富有冒险精神,1532年,他率军侵入秘鲁,遭到当地的印第安人印加人的顽强抵抗。狡猾的皮萨罗看到光用武力一时不能取胜,于是采用欺骗手段,以会晤为名,把没有武装c毫无警惕的印加王阿塔瓦尔帕及其部下诱人一个重兵包围的广场,企图迫使印加王投降并效忠于西班牙,阿塔瓦尔帕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侵略者的无理要求,这时,号炮震天,伏兵四起,全副武装的西班牙殖民军气势汹汹地冲杀向毫无准备的印加人。印加人拼死抵抗,奋勇向前,最后上万名印加战士惨遭屠杀,印加王也被逮捕。皮萨罗把他关进牢房,向印加人勒索巨额赎金,提出只要印加人用金子填满一间长22英尺c宽17英尺人多高的房间,用银子填满另外两间较小的房子,印加王就可重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