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付李自成的义军围攻,官军扒开黄河大堤,水淹开封,使这个保持了几百年繁荣的古都变成了一片废墟。此后虽渐渐恢复,但因运河淤塞,开封再无昔日风姿了。

    今天的开封,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城中国槐遍地。开封历经水患,黄沙遍地。为了治沙,开封人大种国槐,使这里成了槐树王国。大街小巷,各处名胜古迹都种满了国槐,到处是一片绿。每到仲秋,浓绿的翠叶之中,开放着形似蝴蝶的黄白色花,散发出诱人的芳香,使人清心爽气,格外舒坦。

    开封的槐树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绿荫和芬芳,还带来了许多耐人回味的传说。开封的“系马槐”c“老药槐”都有着动人的故事,但最迷人要算开封城西朱仙镇的一棵“相思槐”。

    相思槐长在朱仙镇的清真寺里,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已如一把巨伞,亭亭如盖c据说南宋绍兴年间,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挥师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岳家军”的声名响遍天下。很快就打到了朱仙镇,岳飞的元帅府就设在清真寺里。这时期,金军连连溃败,宋军声势浩大,正是乘胜追击c直捣黄龙府的大好时机。岳飞每天都在这清真寺中运筹帷幄,召集军事会议,商讨进军方案。他常常一个人在大槐树下面踱步,思索抗金复国的良计。正在这举国欢庆岳飞抗金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宋高宗听信奸臣秦桧的谗言,一天之内连下12道金牌召岳飞回朝。朱仙镇的父老乡亲听到这个消息后,个个痛苦不已。这棵古槐也解人意,片片叶子滴下了泪珠,似与岳飞惜别,岳飞回临安后,被秦桧谗害下狱,随即被杀害。噩耗传到朱仙镇,父老乡亲又一次痛哭失声,清真寺的这棵古槐又一次流下泪珠。听说由于悲痛过度,这棵槐树一度枯萎了,当地人民就把这棵槐树叫做“相思槐”。

    后来,明代的民族英雄于谦路过朱仙镇。听到了相思槐的故事,特意前去瞻仰,并题诗纪念:

    还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淡叶古刹寒积雨,青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英雄奏凯歌。

    洛阳的市花

    洛阳在历史上园艺花卉业十分发达,被称作百花之城。唐代诗人王维就写有“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的诗句,宋代文人李格非也赞美“天下名园重洛阳”。这都表明洛阳是一座花园冠天下,百花争娇艳的都市。

    洛阳的百花之中,牡丹最为富丽。每年的初夏时节,洛阳城中的各处园林,牡丹盛开,花朵丰满华贵,色彩艳丽娇美,把洛阳装点得十分迷人。洛阳的牡丹,既多且艳,深受洛阳人的喜爱,成了洛阳的市花。但说起牡丹花与洛阳城的这个缘分。都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唐代的女皇帝武则天即位之后,开科取士,整肃吏治,一时威仪天下。她在朝政之余,也喜欢游山玩水,赏花踏春。有一年腊月,武则天突然心血来潮,想去皇家花园游玩。她把宫廷的近侍叫来,要他们作好准备第二天游园,同时手写一诏,叫他们设一司花神坛,把诏书拿去神坛宣读。只见到那诏书写道: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些近侍官员一时不知所措,又不敢违抗皇命。只好照武则天说的话,把诏书拿到司花神坛前宣读。据说司花之神听到武则天的诏令,虽然实在不愿意在这寒冬腊月开放百花,但因为此时的武则天是真命天子,其威仪之盛,神人都不敢违,也只好下令百花连夜开放。然而,当百花仙子遵命连夜催花时,惟独牡丹仙子认为武则天太霸道,对这道命令不加理睬。

    第二天,武则天率宫廷近侍游园的时候,见到百花在朔风之中开放,自己威压天神,非常自得。突然,她发现牡丹园中仍是一片光溜溜的枝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