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些真命天子富贵不忘故地,积极营建,使得太原自古就是一座富庶繁华,古迹众多的名城。

    在太原的众多古迹中,最著名的是晋祠。这是祭祀西周初年封在这里的唐侯叔虞及其母亲邑姜的祠堂,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了。正中的圣母殿中塑有邑姜及40多位侍女的像,大小如同真人,各具神态;栩栩如生。圣母殿的旁边就是天下闻名的难老泉,流水淙淙,清澈见底。祠院内外古树参天,亭亭如盖,其中有两棵古树尤为著名,那就是相传分别植于周朝和隋朝时的周柏隋槐。这两棵古树以及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再加上侍女像,号称“晋词三绝”,最令游人赞赏。

    为何太原有晋祠这一千年名胜呢说来还有一个传奇性的故事。

    那还是西周初年的时候,太原一带是唐国的属地。周武王姬发去世以后,他年仅13岁的儿子姬诵继承了王位,是为周成王。这个小天子整天和弟妹们在一起玩耍,无拘无束,没有一点天子的威仪。他有一个弟弟叫姬虞,大概是排行老三,又被称作叔虞。有一天,姬诵和叔虞在花园里玩,姬诵拿起一把剪刀,把一片桐叶剪成象征帝王权利的“玉圭”,把它递给叔虞,并对他说:“拿着吧,封你做唐国的诸侯”站在一旁的史官当即记下了这句话,并让叔虞谢恩,请周成王姬诵选择吉日良辰,正式立叔虞为唐侯。这个小天子一听就愣了,对史官说:“我们在玩,刚才我是跟他说句玩笑话。”史官对小天子作了一揖,然后说:“天子无戏言,君王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载入史册,怎能说是开玩笑呢”周成王见史官说得有理,没有办法,只好真的封弟弟叔虞为唐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剪桐封弟”的故事。

    叔虞做了唐侯以后,倒也为民做了许多好事。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又修筑了唐城。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继封为唐侯。燮父见自己国内有晋水流过,就把国号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为“晋”的由来。太原地处晋水之北,因而称为“晋阳”,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在这里设太原郡,“太原”一名就传开了。

    青城郊外的青冢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望无际的内蒙古草原是一块令人神往的土地。它幅员辽阔,有着丰美的水草,茂密的森林,肥沃的耕地,还有大量正在开采和尚未开采的矿藏。在这块土地上,有着古老的长城,远近闻名的古迹名胜。更有那别有风味的蒙古包,那浑厚动听的马头琴,剽悍的赛马,飘香的奶茶,这些独特的风情使得这块土地具有一种神奇的魁力。

    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市,就是这片土地的政治c文化c经济的中心。它面临黄河c背靠阴山,是一座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城市。原来分为新c旧两城,旧城建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相传是土默特蒙古族部首领俺答汗及其夫人三娘子所建;新城建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今天,当人们漫步呼和浩特市的街头的时候,常常会对它的绿化给以赞美,这里到处是绿树成荫,尤其是那城北大青山脚下的一条长达8公里c宽为210米的油松防风林带,宛如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起伏。“呼和浩特”是蒙语译音,其意思是“青色的城”,从市区的绿化来看,这“青城”的名号的确名实相符。春天的青城,处处飞花;夏天的青城,绿柳垂丝;秋天的青城,一片金黄;冬天的青城,则是雪压青松。

    青绿的草原上有座青色的城,青城的旁边则有一座青色的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墓。

    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南20里的大黑河畔,是一个人工修筑的大土墓。高约十余丈,在这辽阔的平畴沃野上,显得巍峨高耸c姿态雄壮。据说在这座陵墓里,掩埋着著名的汉代美女王昭君。王昭君又叫王嫱,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人。她出身于一个普通人家里,后来被选入宫。昭君入宫好几年都未见到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