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祖的整体竞底实力大幅度减少,自然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打到底线。有不少企业对增加竞底实力存在较多的误区,比起提升竞底精神,他们尤其喜欢以增加资源的方式提升竞底实力,但实际上他们往往更需要的是:加强自己的竞底精神。如联想的柳传志本能地感到联想整个团队的竞底精神不足,特别喜欢以收购企业或进入新的产业等方式,增加自己的竞底实力。但虽然资源扩大了,表面上的竞底实力也增加了,但最终却会被更具竞底精神的对手不断推向底线。论语中记载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样的三省吾身,对竞底者只有务虚的作用。真正有智慧的竞底者,应该如此每日三省吾身:1我现在离底线有多远2对手在如何加强他们的竞底实力3我这个决策究竟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我的竞底实力
第157节:三c竞底落差
三c竞底落差根据竞底法则四:每一个竞底者都是被竞底者,同时每一个被竞底者都有一定程度的竞底实力,我们有竞底公式二:竞底落差=竞底者的竞底实力被竞底者的竞底实力1竞底落差越大,博弈双方形成的压强也越大,竞底将进行得越顺利,障碍越小,被竞底者表现出的执行力c服从性将大大增加,他们将更加唯命是从,低眉顺眼。2竞底落差越小,则竞底将进行得越困难,阻碍越大,被竞底者的抱怨c不满情绪,表现得越明显c越直露,竞底者必须做更多的说服c劝诱工作。3当竞底落差等于零时,双方处于平等关系。但在一个竞底社会,这种平等关系只是一种暂时的不稳定状态。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是:竞底落差混乱无序。军阀混战时期,就是这样一种状态,这时民众想做个安稳的被竞底者,也不知该接受谁的竞底。因此,鲁迅先生才说,中国人只有两个时代:一c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c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奴隶,就是被竞底者的直白称呼。竞底落差是如何形成的呢根据竞底法则一:哪里有需求,哪里就能竞底。因此,最关键的是被竞底者由于实力不如竞底者,从而对其产生的需求和依赖性。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工作岗位相对匮乏,没有特殊技能的员工,大多存在巨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压力在劳动保障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企业主转化为企业对员工的竞底实力,从而使企业主与员工之间存在巨大的c天然的竞底落差。如果被竞底者掌控的资源是重要的c稀缺的,且难以替代的,那么竞底者对他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在竞底组织中,竞底者和被竞底者之间,往往就这样的资源,进行明的或暗的博弈,中国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c核心研发骨干之间,为何难有坦诚c稳定的合作,就是因为后者出于安全感的需要,想方设法要减少和企业主之间的竞底落差,而企业主却千方百计想维持较大的竞底落差。
第158节:三c竞底落差
被竞底者之间也常常为了生存的需要,而进行激烈的博弈,每一个被竞底者都希望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增加自己的竞底实力,这常常通过打压同事的竞底实力来实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窝里斗。在一个竞底社会,窝里斗是不可能禁绝的普遍c长期现象。案例:中国人的竞底式婚恋由于竞底是中国人的国民性,因此竞底现象弥漫在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c各个角落,即使在婚恋中也有它的踪迹。在最浪漫c最神圣的爱情萌发时期,心生暗恋情愫的中国男女,一般都不愿先开口向对方表达爱意,因为根据竞底法则一:哪里有需求,哪里就能竞底。先开口求爱的一方,往往会比对方矮一头,将来很容易处于被竞底者的地位。而西方人却觉得心中有爱的一方,是神圣的,他们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爱意。在恋爱中中国女性一般会以爱的名义,对男人进行考验,这种考验基本是各种形式的虐恋,看男人愿意作出何种牺牲,这一方面考查男人的忍耐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