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在食品安全上使用的竞底招数,是如此花样翻新,不堪入目,以致有人惊呼:中国最大的国家安全问题,就是食品安全问题

    第117节:三c底线类型

    为什么中国的食品安全底线,会被频繁竞底呢1国家管理不严所致。如在中国毒奶粉事件中,除三鹿的个别高层人员被刑拘外,其他如伊利c蒙牛c光明等掺毒厂家,无一人受到刑事追究,这无异于为后来的竞底者,作出了不良引导。2成千上万的公民是弱势群体,他们无法检验食品是否达标。如民众虽然怀疑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却没有可行的检测手段。3有些食品难以检测,如以病死猪肉灌制的香肠c熏制的腊肉。4食品只要吃了不出现明显的问题,不合格的证据通常就此灭失,无良厂家往往得以逃脱检查,这使他们很容易产生侥幸心理。相对于这种侥幸心理给他们的竞底动力,中国对食品违法的打击力度显然还远远不够。甲乙两个企业的囚徒困境甲:掺杂使假甲:不掺杂使假乙:掺杂使假乙卖劣质货,甲也卖劣质货乙大赚黑心钱,甲被淘汰乙:不掺杂使假乙被淘汰,甲大赚黑心钱乙卖优质货,甲也卖优质货显然,如果国家对掺杂使假的打击力量不够有力的话,不论乙的选择如何,对甲最有利的选择,都是掺杂使假,而实际上,许多地区政府为了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本身就以掺杂使假的方式,对无良厂商表面打击,实际保护,这使得热衷于挑战标准底线的企业越来越多,最终形成法不责众的局面。因此,政府在这一点上,也应该对这些无良厂家进行更为严厉的竞底。案例:击穿标准底线的中国毒奶粉事件由于多名婴儿吃奶粉致死,数千名婴儿患肾结石,2008年9月,三鹿集团被确认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随即,伊利c蒙牛c光明等22家著名奶制品公司,也被曝出产品中添加了三聚氰胺。由此,中国乳制品行业中的潜规则浮出水面。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学物质,正常情况下怎么也和乳制品挂不上钩。因此在人们通常的底线中,乳制品当然不应该含有三聚氰胺,因此也从未将此项目,作为必需的检测内容。

    第118节:三c底线类型

    但中国的这些无良乳制品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往鲜奶中掺水,为了掩饰稀释后的鲜奶蛋白质含量太低的事实,他们就添加三聚氰胺,以便蒙混过关。当然,在添加三聚氰胺时,这些无良厂家也有自己的底线他们在供应北京奥运会c残奥会和出口的乳制品中,都没有添加,而且,他们很智慧地觉得:添加少一点应该不会出事。因此在每公斤奶粉中,蒙牛添加了286毫克,伊利添加了12毫克,光明添加了986毫克大都没有超过100毫克。果然,喝了这些公司的婴幼儿奶粉的婴儿,基本没有表现出肾结石问题。这些无良厂家可能都心存侥幸地觉得,如果自己控制在这个添加量的底线内,竞底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但三鹿集团率先打破了这条内部底线,它在每公斤奶粉中添加了2563毫克三聚氰胺,导致众多婴儿死亡,从而引爆毒奶粉事件。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无良厂家和公众社会在三聚氰胺问题上存在两种底线,他们大致觉得,只要添加的三聚氰胺不超过100毫克就可以相安无事;而公众社会正常的底线应该是0毫克。有时,一件事物并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如法官在判定夫妻是否感情破裂时,往往只能根据一些常识和相对模糊的主观感觉,而不会参照一周不讲三句话;一季性生活不足一次,即为感情破裂之类的硬性标准。但官僚机构为了办事方便,通常敷衍塞责,往往会对一些难以明确量化的事件,生搬硬套地设置标准,而这样的所谓标准,就一定会成为竞底的工具。为了维护这种标准的权威性,人们往往不得不做出荒诞滑稽的事。案例:无知和官僚造成的标准底线中国目前申办大学,还是采取审批制而不是准入制。为此,国家制定了众多的门槛,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