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请客,当场拉过来一名死囚,命人打死,取出脑浆和心肝放在金瓯中,刘泽清吃着血淋淋的心脏,喝着白花花的脑浆,旁若无人。
第五部分医学
第28节致命的幽默感
看,那些志得意满的江湖郎中们这些人是聪明的流氓,由于找不到任何其他职业,便操起了四处游走行医这一行当。
[英]麦高温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
再现中国古代医学的伟大成就之前,我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渴望,就是把江湖郎中们先抬出来给各位瞧个究竟。他们在中国医学史和社会学史上承担着“黑客”一样的重要角色。他们游走四方,以那一点儿可怜的经验和故作镇静的表情为自己和家人谋取口食,而病人,见的多了,也就麻木了。
英国人麦高温在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中说:“在中国,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人人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公开行医。而在英国,对行医是有严格限制的,只有学医的人才能从事这一职业。中国没有大学考试,没有医院,没有对医药学和解剖学的研究,行医也不需要烦人的执照。只要那个人有一件长衫,以及对于汤药和成药的肤浅知识,他随时都可以治疗令西方一流的内科医生头疼的疑难杂症。”
麦高温在中国的时间是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这时候的中国,并非像这位洋先生所说的,“没有大学考试,没有医院”。事实上,中国最早的医学教育机构在汉平帝五年公元5年就有了,后经隋唐宋明清几代的不断推进演化,有了较为详细的专科分类。
鸦片战争后,医学教育也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而改变。太医院及地方医学的传统医学教育日趋衰退,而帝国主义开办的医院及西洋医学堂代之而兴起。在此形势下,清朝政府也仿照西洋医学教育开办医学堂。最早是在同治四年1865年,北京同文馆所设科学系,其中有医学科学研究,清廷聘英人德贞dud一n为教授,这是中国学习西洋医学教育的开端,但数年后即中断,未培养出人才。1881年天津开设医学馆第一届学生于1885年毕业,1893年李鸿章听从美国领事建议将医学馆改名北洋医学堂,由李鸿章直接领导,经费由天津政府拨给。这是最初由政府创办的医学校,其师资力量则仰仗外国人1914年改称中国海医学校,至1930年停办。1902年袁世凯操练新军,在天津设立北洋军区学堂,聘请日本人任教,1906年更名为陆军医学堂。以上可以看出中国政府举办医学教育,是先从军医开始的。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中医科为八科之一。1903年京师大学堂添设医学实业馆,教授中西医学及外文,1905年称医学馆,该医学馆即后来的北京医学院前身。清末,各省也相继设立医学堂,如湖广设立湖北医学堂,广东设陆军医学堂及海军医学堂等,民间也开始出现了自办的中医院校。
清朝政府也规定了严格的医生上岗制度和医事责任制度,对医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限定。
而麦高温所说的又确为事实。这就得联系当时的社会情况来分析了。究其真正原因,乃是社会动荡所致。百姓惨遭战乱,国立医疗机构又不完善,于是,江湖郎中的出现便有了社会基础。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但是他们是聪明的受害者由于找不到任何其他职业,便操起了四处游走行医这一行当。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麦高温那不无刻薄的评述了
也许正是因为行医如此容易,才使得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可以凭借自己所掌握的一些医学知识当上医生。事实上,当你发现某个人能谦虚地自称对医术知之甚少,那就太令你吃惊了。一位满脸脏兮兮c油乎乎,衣服上积满了污垢,浑身脏得连你都不愿用一副钳子碰一碰的中国人,偏偏吸引住了你的视线。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没有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