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魏国果然也看出了蜀国的端倪,当然不会放过这一天赐良机。景燿六年公元263年秋,魏帝命邓艾c钟会领兵数十万,一举攻入蜀中,以图彻底摧毁蜀国政权。

    魏军滚滚而来,蜀军的前卫顿时土崩瓦解。

    国难当头,姜维毅然挺身而出,率军凭借剑阁天险殊死防守,未让魏军由此前进一步。

    但此时邓艾引领另一路魏军人马,却已绕道突破阴平险隘,席卷汉中,不久便逼近到成都城外。

    昔日繁花似锦的蜀国京畿,转瞬之间变成了鬼哭狼嚎的人间地狱。

    百姓做梦也不曾想到魏军会出现在这里,直至魏兵杀到眼前,他们才狼狈不堪地四散逃窜,口中仍在将信将疑地喃喃自语:“这难道是真的吗”

    由于魏军来得突然,成都守军竟然毫无防备,所见皆是魏兵在凶残地烧杀掳掠,满眼是老弱妇孺在哭号着四下奔逃。昔日美轮美奂的豪宅,绽放异彩的华章,此刻尽皆黯然无光,只能在魏兵肆意蹂躏的淫威中战栗。

    蜀宫之中此时已是一片混乱,后主一筹莫展,只顾与嫔妃抱头哭泣,失魂落魄的宦官们更是不知所措。

    魏军高唱着“蜀国已亡”,迫近城下,只等着蜀帝打开城门跪伏在魏旗之前。

    后主半晌才说出话来:“事到如今,如何是好汝等有何良策为朕化解灾祸”

    重臣们彻夜商议至现在,却仍然议不出可行之策。人人脸上呆滞惨白,不见一丝生气。

    “去向吴国求助吧。臣等护卫陛下的御辇,一同投奔东吴,将来定有东山再起c重返蜀都的一天。”

    “不可。吴国本无心为了蜀国与魏国交恶,孙权罔顾蜀吴同盟条约,正等着蜀国被魏所灭,丞相孔明辞世之后,这种企图越发明显,岂可去投奔吴国”

    “南方民风淳朴,丞相孔明当年曾广布王道圣德于蛮地民众,如今那里最为安全,不如到南方去暂避一时。”

    群臣议论纷纷,后主听得一片迷惘,莫衷一是。

    最后,重臣谯周终于操着沉痛的口吻说道:“任何事物均有其开始c终了,都要经历中途阶段。倘若事变发生在开始或中途阶段,尚可设法努力挽回局面;今日之变,却是丞相孔明逝世之后国家万事的归结,此乃天数,非人力可左右。投奔吴国实为下策,去南方避难也只会更加凸显穷途末路的丑态。微臣唯望陛下切勿玷污先帝御德,勿使蜀国最终徒遗笑柄于后世。”

    “如此说来,你是要朕开城向魏国投降”

    “微臣不忍口出此言,但陛下若愿顺从天命,则只此一途,别无他法。”

    众臣尽皆不语,无人敢妄言是战是降,不料后主出人意料地立即答道:“那就按此行事吧。看来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后主说完之后,反而如释重负地出了一口大气。

    众臣纷纷失声痛哭起来,但没有一人觉得谯周的意见不妥,满朝文武只能在绝望的深渊里保持沉默。

    关于谯周,有一段尽人皆知的逸事。

    他初进蜀宫是在建兴初年,那时孔明尚健在。由于早已听说他的学识与卓见,孔明将这个农家出身的学者推荐给后主,谯周因此被录用为劝学从事。岂料首次进殿谒见后主,因他原本其貌不扬,加之木讷口吃,尽管满腹经纶,答起话来却颇不得体,故而惹得文武大臣失声嗤笑。

    蜀廷监察吏见朝纲遭人懈怠,当日来到孔明丞相府中,向其弹劾嗤笑的官员:“那等大臣不知自肃,竟然如此亵渎朝廷仪礼尊严,应否严厉惩戒嗤笑之人”

    孔明并未同意惩戒诸臣,反而安抚监察吏道:“我尚且难以忍住不笑,更何况左右众人”

    孔明虽然并未失声笑出声来,但心中确实也在忍俊不禁。他对监察吏说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