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费能力c供给方过剩生产能力的总调整

    中国的资金参与维持了美国的过度消费,而这种过度消费回归的过程中,中国借出去的钱就会受到亏损

    现在,整体经济形势c地产和股票市场的低迷c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走低c利率形势的走转,都让热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如果热钱在短时间内流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将是严重的

    今年6月16日本报曾刊登宏源证券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宋鸿兵先生的文章次贷危机没有过去,警惕美国金融风险进一步升级。因一本备受争议的货币战争进入了人们视线的宋鸿兵,对次贷危机以及美国金融危机也一直有更深刻的观察。他在前述文章中指出,金融危机可能有四个阶段,一是流动性危机2007年2月到2008年5月,二是cds市场信用违约危机从2008年6月进入第二阶段,三是利率市场危机,四是美元地位危机。

    在关键的第二阶段中,宋鸿兵指出信用违约危机的到来是一场无法避免的金融灾难。一些世界着名的大型金融机构很可能会出现倒闭或被收购。随着房地美和房利美危机c雷曼破产c美林被收购,以及更多的华尔街机构进入困境。第一财经日报近日专访宋鸿兵,从更宽的视野c更长的时间周期来解读此次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中国在这场危机中会受到怎样的冲击,以及世界金融体系会因这次危机而会有怎样的改变。

    美国资产膨胀型消费模式的终结

    第一财经日报:虽然危机已经持续了一年,但华尔街风暴的原因我们还需要继续总结,你的观点是什么

    宋鸿兵:总的来说,等危机真正过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房地产市场危机c雷曼倒闭c美林被收购等都是细枝末节的事。美国危机的本质是资产膨胀型消费模式的不可持续。而如果看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影响,也要放大到一个更大的逻辑框架,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产膨胀型过度消费模式”和“以中国为代表的过剩生产型增长模式”的总框架。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次危机在本质上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是对需求方过度消费能力c供给方过剩生产能力的总调整。

    第一财经日报:很多人提到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宋鸿兵:是的,1929年经济大萧条是西方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大危机,1929年危机的本质也是生产过剩,有人说是股票市场暴跌引起的整个危机,实际上根本不是,本质是实体经济的生产过剩。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然后是长达10年的“柯立芝繁荣”,美国生产能力迅速扩张。而在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的同时,消费需求能力并没有跟上,这种扩张远远超过了消费需求能力。也就是说,当生产线大量上马之后,发现消费严重不足。当时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需求市场,都在努力出口的同时相继设置贸易壁垒。这样,越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国家,其庞大的生产能力越会找不到消费者。

    生产过剩带来的是企业利润下降c企业破产c信贷收不回来c坏账增加,伴随严重产能扩张的是信贷膨胀,而在生产过剩之后银行面临亏损,并产生了大规模的银行倒闭,经济大萧条。

    第一财经日报:1929年之前的信贷扩张主要是在生产领域。而美国这次次贷危机之前的信贷扩张主要是美国的消费领域,尤其是房地产。

    宋鸿兵:这是美国此次次贷危机区别于1929年大萧条的地方。当时的信贷扩张是基于供给方c生产方,在产能过剩之后在供给方的危机导致了金融业的危机,而这一次美国银行业的信贷扩张是在消费方c需求方。

    依靠资产价格膨胀,尤其是房价上升,美国银行业在住房按揭贷款上的创新,发行了大量的消费信贷,推高了美国的消费能力。这20年来美国的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