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寻源,这戏法其实亦由西域传来,并非中国土生的戏法。
下茅山的天神下降
在敦煌石窟中便有一幅北魏时代的壁画,画著这戏法的表演情形:在地上搭一个三角形的围幕,从围幕中,笔直地凌空悬著一根绳索,有两个人伏身在绳索上,手舞足蹈地沿著绳索上天。
不只如此,就在四十年代,王亭之有一位表叔在印度经商,据他说,还见过印度魔术师在表演类似「天宫偷桃」的魔术,不过不是偷王母的蟠桃,而是偷大梵天王即是香港人称的「四面佛」的芒果。同样是叫一个小孩子爬绳上天去偷,芒果跌落来之後,同样是跌下断手断脚,十足十聊斋故事的翻版。王亭之当时听说,恨不得立刻去印度一次,不是取经,是看魔术。
这种凌空悬索的戏法,也是下茅山四术之一,不过表演起来又有点变化。
下茅山的法师一样抛绳,但却不是沿绳而上,而是有神将沿绳而下,在距地面七八丈处示现真身,这时,照例有云雾兴起。然而这很容易解释,天神下降,怎能不兴云作雾耶
可是这戏法却亦有犯驳之处。既然是天神,驾著云头下来就是,何必要靠绳索才能下到凡间然而因为表演得实在精采,所以看的人早已虔诚下拜,那里顾得怀疑。
兴云作雾,是古代戏法中的重要手段。如今的俗语说:「大把戏不离一张毡,小把戏不离一把扇」,毡与扇的功能,盖亦等於云雾而已。看起来,则云雾自然而且好看,更且绝无漏洞,其境界高出於毡与扇者远矣。
「敕法」有法有魔术
前文所说宋代演「七圣法」的人,不只杜七圣一个,可是这套法术因为太过恐怖,观众有限制,是故传名者便不多。根据宋人笔记,除杜七圣外,还有一位张七圣,他一生只在京师东角楼瓦舍中表演,那是属於次一级的表演场地了。
这类演法的艺人,广府人称之为「敕法佬」。「敕法」的敕,即是「得敕」的敕。敕者也,皇家的命令也。手持皇令,当然得敕,今人误书为「得戚」,那就不知所谓。
至於敕法佬喊一声「敕」则是代宣太上老君的命令。他们照例喊道:「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若例之以文法,则语句紊乱,但若看成为口语,那就很生动。有如我们的日常口语:「波士;,快的照做啦,柯打呀」「太上老君;,快快照做,命令呀」後代文人不解此为口语,於是便说「急急」是鬼名,是真可谓连说话都不懂。
这类敕法,多属於下茅山系统。他们的表演,应该兼含法术与魔术的成份。因为像穿过万里长城这类表演,至少亦有形神合一的道法基础。可是,光炼精气神,亦一定不能穿过长城的厚壁,所以其中便必有魔术的配合。
中国大陆为了压制异能热,曾举办过一场表演,拆穿异能亦靠魔术,这应该即是事情的真相。
敕法的法术,来源甚古,称为「变化」。据葛洪抱朴子言,墨子有五行记五卷,即「变化」之术。後来淮南王刘安摘取书中的要术,辑为一卷,施术时,用药用符,可以隐形,可以飞行,「含笑即为妇人,蹙面即为老翁,踞地即为小儿」,且能画地为河,撮土成山,如是种种。
葛洪所指,未知是否即是淮南鸿宝万术毕一书。所谓「用药用符」,其中恐怕即有魔术的成份。
此外还有玉女隐微一卷,则能化形为飞禽走兽c金木土石,又能兴云致雨,分形千人,其修炼之法,则须步星。
这里的所谓「步星」,恐怕便跟奇门遁甲之类有关,其间相信亦有魔术成份。
我们提过,美国的魔术大王大卫;考柏菲尔自己说,他的魔术,有中国道家魔术的成份,相信所指即是前述种种。只不过道家将之视为神仙之术,不肯承认其中的魔术因素而已。
今日若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