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c弟贝勒德格类己死等共谋皇太极御座的阴谋事发,皇太极严厉镇压了参与其事者,死者千余人。1636年,皇太极被拥立为皇帝,定国号为“清”,改元“崇德”。这是皇太极最大的功劳。天聪二年二月,喀喇沁部落苏布地杜棱古英等致书皇太极,报告“察哈尔根本动摇,可乘此机,秣马肥壮,及草青时,同嫩阿霸垓c喀喇沁c土默特兴师取之”。这里为以后取道蒙古,进逼北京定下了基础,不知袁崇焕是否知晓北京的缺点,如果知道,那他的全局观有问题。天聪五年以后的五年,皇太极以主要精力为后金的统治建立了更巩固的基础。天聪六年八月廿九日下令八旗固山额真于所属各旗察问民间贫乏疾苦,认真审断罪犯。使法行于国家,这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崇德年间16361643是皇太极统治的第二个时期。他在原来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了在东北的统治,为入关统治全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崇德元年十一月十九日,皇太极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决定发兵讨伐。崇德五年三月清兵修义州城。过去清军分出一部分入关,现在全力用于松锦决战。崇德七年,皇太极发动了生前最后一次入口之战。他对这次军事行动提出了异乎寻常的要求,即注意明朝和农民军的动向及应采取合作的态度。皇太极不是军事家,却是一个大的政治家,他的政治远见由此事可见一斑。

    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严重地损害了皇太极的健康,从崇德五年1640年起,病况频频发生。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皇太极宠爱的宸妃病亡,他极为哀痛,一直朝思暮想,致使情志不舒,痰火上升,头晕目眩。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东暖阁寝宫猝然中风而亡,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皇太极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诸多军国大事,事必躬亲。他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并仿照明朝官制,确立了封建农奴制,使满族进入封建社会。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后葬于昭陵,即今沈阳北陵。庙号太宗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c最快c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三十八议和是错误的

    更新时间201152022:46:42字数:1499

    阎崇年与金庸先生认为议和是正确的,我持不同意见,读明史不是明史的人都知道,议和当时是有大罪的,连崇祯都不敢承当,你一个督师,有什么担当去承受全国的怒火与指责,袁崇焕从祖宗那里继承的小商人意识让他看不到这点,除非议和后他能在他的有生之年彻底解决健部这个大患,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皇太极打下了朝鲜,又以强大的武力与蒙古结盟,时间越久,满清越强大,而明朝内忧更重于外患,袁崇焕如果说能解决健部,那真是大话了。下面是今人对议和失败的一些看法,其实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议和根本不可能,他是一定会失败的:

    议和本是一件非常复杂的艰巨工程。在当时的具体环境下,要使之得以实现,必须冲破世俗传统的思想束缚,必须要有坚定明确的主张,并拿出有说服力的理论c创造一种良好的舆论,同时更需要一个敢于负责的领导班子以制定出通盘的方针及实施计划。这是痴人说梦话然而恰恰相反,这些基本条件,明朝方面都不具备。这才是事实明朝在议和方面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没有通盘计划,没有组织措施,没有责任心。象袁崇焕“臣亦不讳言款”,“有谓以款误,臣不受也”。杨嗣昌明知议和将背上恶名,但他“人不肯居其名而臣居之,人不肯担其责而臣担之”。“千见万见归于体国之见,千言万言尽其体国之言”。陈新甲当议和之事暴露后,举朝群起而攻之,皇帝下严旨之时,却“不引罪,反自诩其功”。这样理直气壮地坚持议和主张的人毕竟太少了,而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