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但很少让孩子有物质上的优越感。大女儿的同学很多都有了手机,张杰庭在不久前才给孩子买了一个小灵通。孩子也很节约,父母给的零花钱都攒着。据张杰庭说,孩子自己花钱一次性从来不超过20元。
“我和夫人对孩子都是很严厉的,别的孩子可能在家里有温存的感觉,我想我的孩子可能不会有。她们觉得不是很快乐,因为我们要求过严,有意识给孩子压力,这种严可能有点苦,将来她们会理解到父母的良苦用心的。”生意繁忙的张杰庭很少有时间跟孩子交流,不过有空的时候也给大女儿辅导功课,或者给小女儿讲讲故事,带她到公园c博物馆去玩一玩。
对于两个年少的女儿,张杰庭希望孩子有平常心态,身体健康,能受好的教育,懂得做人做事,不一定将来培养成什么人。“我们做父母的会为她们提供好的生活条件c学习条件,包括自我生存发展的条件,但不会让女儿来接自己的班,这么大的企业会累死她的,我也不想让她受这个罪。”
刘维志:“亡羊补牢”
刘维志:山东东阿阿胶集团董事长子女:一儿一女年龄:儿子30岁,女儿35岁教育状况:儿子清华研究生毕业;女儿本科毕业出国时间:不到一年时间职业规划:儿子在汉堡办公司;女儿在证券行业继承观:子承父业刘维志和夫人都在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工作,一个担任董事长,一个担任总经理刘的夫人现在改任总工程师,两口子把一个小厂做成了一家上市公司,并且在国内占70的市场份额,但繁忙的工作却让他们无暇顾及两个孩子的教育。
两个孩子“完全是一种放任状态”,学习成绩都不太好。女儿很小就由大姑带着,后来跟着四姑,小学在青岛上的,在东阿的刘维志夫妇根本就没有工夫照顾。女儿没能考上大学,后来通过在陕西一家大学上班的姑姑的帮助,才把女儿弄到这所学校,上完了大学。女儿毕业之后去了青岛,在证券公司工作。
刘维志的儿子求学的过程比较曲折。刘的儿子高中念了半年就不想念了,因为学习成绩差,在班上有压力,退学之后去了东阿阿胶干起了维修工,后来又去上夜校。工作半年之后,儿子又想去上学,因为刘维志在山东医药系统有很多关系,就把孩子送到山东一家中专。中专毕业之后刘的儿子去青岛医药站工作了三年,他又有了去上学的愿望。
刘维志觉得这是孩子最后的学习机会,“再不关注他,就把这个孩子给害了。”于是,刘维志把儿子送到了北京海淀走读大学读书。读了两年之后,他又去北京国际语言学校读了一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刘维志碰到了一位大学教授,推荐他儿子去清华大学管理学院读研究生。这个研究生班“进去容易,出去难”,刘维志每次到北京出差就去看孩子,问他的学习情况,孩子也争气,最终拿到了毕业证书。研究生毕业之后,刘的儿子去了上海一家咨询公司工作。
刘维志对孩子亡羊补牢式的教育最终有了一个好的结果。刘的儿子后来辞掉了上海的工作,应聘到了父亲的公司,现在去了汉堡,在那里组建东阿阿胶的销售公司。
尹家绪:以身作则
尹家绪: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
子女:一个女儿
年龄:23岁
目前教育状况:英国罗宾汉大学
出国时间:4年
继承观:孩子自己决定
对子女的教育态度:把孩子当成朋友,给她自由,培养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长安汽车董事长尹家绪一直把女儿当成朋友看待,父女之间带有好朋友似的某种信任,有时候甚至给对方一种友谊的惊喜。
孩子正在紧张地复习,准备高考,父亲有一天忽然对孩子说,你不用复习了。女儿非常诧异地盯着父亲,觉得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