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亚主要港口马萨瓦和苏丹南部重镇干线铁路的交汇点,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从历史上看,苏丹就是反美的前线国家之一,他们和美国人的恩怨颇深。作为原教旨主义掌权的阿拉伯国家,苏丹一直都对美国对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的敌视政策心存不满,在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除了各种各样的制裁以外,甚至还三番五次地进行军事威胁,更何况1996至1998年还借口苏丹试图生产化学武器和收留而给予了多次空中打击。虽然苏丹在这场与美国人并不平等对峙中最终放弃了对拉登的保护,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愿意就此向邪恶的“美国魔鬼”低头。
2010年以后,受到鼓舞的苏丹立即和欧洲联盟签署了全面军事合作协议,不仅购买先进的欧式陆空军武器,还把原本就不多的石油分额也全部转给法国人,允许欧洲人派遣军官团来进行“军队现代化”建设,帮助训练和改变后勤编制,组建新式军队,建立合作军事学校,成立相对统一的联合指挥部。在政治上还逐步改变自己的政策,删减了一部分不合欧洲人胃口的原教旨主义法律,虽然在整个过程里还充满了不少曲折甚至是倒退,但也毕竟在逐步改变自己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形象。
全部政策只有一个主题,全面和欧洲贴上去以对抗南面在肯尼亚驻扎的1万美军。
对于这个主动依附于自己的宗教国家,欧洲人。。。简直是意外之喜。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陷饼,虽然美国人还没有从中东撤军当时,欧洲人也不愿意去倘中东和阿拉伯人的浑水,但是如果能够在苏丹立足,不仅可以有效地封锁红海及苏伊士运河,还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向东c南c西发动地面进攻,这和摩洛哥的战略地位一样重要因为埃及还没有正式投入欧洲,当时也只能算是和欧洲关系比较好的国家而已,索马里则还在两大强势之间摇摆不定。
双方一拍即合,虽然原教旨主义的小毛拉们也对欧洲军人的到来提出过抗议,但事关国家存亡,控制政权的大阿亚图拉奥塞儿穆罕默德先是强行统一宗教人士思想,后来又在军队及坚定盟友的支持下对反对派进行了比较“温和”的清洗为了不让欧洲人批评,他将这些反对派全部剥夺财产并流放以确保自己推动的宗教改革和国家政策的调整。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欧洲人给予了大量军事及财政支援,3000万人口的苏丹也在实际上成为欧洲人在非洲地区仅次于摩洛哥的盟友。不仅组建起来相对强大的新式武装力量,还在南部朱巴地区实际驻扎了一支约6000人的法国山地加强旅。这还没有算上配属的苏丹军7个旅6万人和战斗力最差的意大利人相比,这些军队也只能担任巡逻队和三线阵地守备任务。这是一支承担重要任务的欧洲军团,战时将全力拖延美国人从肯尼亚发动的进攻,以便于欧洲人从埃及向南及时提供支援。
2月17日战争爆发以后,这个山地加强旅就和当地军队一起成功地以袭扰战阻滞了美军的推进,给北面位于苏丹港的法国师驰援带来了3天时间,彻底挽救了苏丹,也让从厄利特里亚撤退出来的法意军团可以在厄苏边境依托既设阵地立足而没有落入美国人之手,也正是因此,美国人也才不断后悔,也不断地感慨自己陆军兵力上的不足。
6月30日,由中国远征军司令柴凯旋担任联合指挥部总司令的联军三方武装力量基本到位,法意俄华20万地面部队正在紧张地进行通讯和指挥系统的磨合,整个卡萨拉已经成为一个大军营,在顺利击溃美军试探性的数次挑衅攻击以后,柴凯旋命令战斗力最强的三个华军师防御左翼,俄欧三个师为右翼,剩下绝对精锐的华军第11师和苏丹军担任总预备队,防止被美国人浑水摸鱼。
对于柴凯旋作出的进攻态势,比勒参谋长却实在觉得不以为然,他坚持认为对面的美军及澳加军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