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c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c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c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内容提要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c抒情c议论c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c杜甫c王维c孟浩然c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c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c杜甫c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c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c王维c孟浩然c李白c杜甫c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c杜甫c李商隐c杜牧c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c王维c王昌龄c韦应物c杜牧c刘禹锡等人。

    作品影响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c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c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c简易适中的篇幅c通俗大众的观点c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c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c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精彩篇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白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