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政商”。大久保利通视察美欧回国后设立了内务省,自任省长,致力创建纺织c食品等轻工业。内务省以官业为中心,对民间近代产业进行严格的规划指导。

    日本在维新以后的殖产兴业,坚决限制外国资本的直接投资和合资,对历史遗留的外国控制事业,不惜高价赎买回收利权。如1872年,高桥横滨间的日本第一条铁路,是举外债,聘请英国的技术人员自主修建,自主经营,坚决贯彻排除外国的直接投资和直接经营,与同期清国坚持单方面开国的政策成了鲜明对照。

    1892年,日本的工业企业共2746家,总投资69016万元,水陆交通业319家,总投资94745万元。两者合计总投资额1亿63761万元。作为对比,中国的洋务运动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860年代才开始发展,比日本的起步时间稍晚,且产业投资的规模和系统性完整性远不能与日本相提并论。根据1894年的统计,洋务派设立的工矿业企业数15个,总投资额15457万元,交通运输类企业数7个,总投资额12509万元。两者合计总投资额27966万元。1880年代开始,中国地主c商人也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到1894年,设立了160个制造企业,途中破产的很少,总投资额约4615万元,主要是纺织等轻工业。采掘类企业20个,总投资额约261万元。也出现了小型汽船制造和经营,但投资的规模很小。民间的投资总额约7225万元。洋务派和民间资本家两者合计,总投资额仅35191万元。远远小于日本对近代工业的投资。

    中日两国走向近代化的时候,指导思想没有多少不同,中国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是“和魂西体”,积极导入西方的近代工业,为何差距如此巨大呢日本原来是封建制度,废藩置县,取消武士俸禄,使原来藩主c高级武士等占有的资源让了出来。明治初年,用于安置藩主c武士的经费只占政府总支出的13秩禄处分。这样政府就有财力对工业投资。至于农民,租贡负担并没有减少,明治政府早期岁入依然要靠土地税,占总岁入的约85。农民的生活困苦,各种暴动维新后依然不断。不过,允许农民自由择业,自由经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武士阶层虽然被取消,但武士的文化知识c管理经验和组织纪律性,为推行义务教育提供了基础,为早期产业工人队伍提供人力资源。幕藩时代,各藩为了经济自立,推进国藩产化,一直由政府派武士创办和经营产业,积累了经营和管理现代企业的经验。封建时代亦官亦商的“政商”,与幕藩财政共生,明治后继承了这一传统,各项事业在民营和国营之间来回转换,并没有什么阻力。

    中国则不同,因为早已经是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找不到改革的对象。没有封建贵族可供革命,没有剩余的财源可剥夺,这是中国走向近代化时落后于日本的根本原因。此外,由于割地赔款导致政府的财政非常困难。也不能通过“解放农民”使农民承担更多的租贡,因为中国农民早已自由择业,自由经营,理论上也可以通过勤奋劳动或刻苦读书而进入上层社会,简单的说自由民权没有意义。另外中国传统上政经分离,中央小政府,很少干涉经济,对如何经营管理企业缺乏经验。各商人c地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政府很难采取象日本那样的针对性的扶持和资助特权商人。也没有足够的有组织纪律性的武士可以作为现代工业的产业工人c技术人员c管理者的后备军,缺乏人才现代工业的储备。武士长期要用真刀真枪说话,没有什么明确的意识形态禁区,对新技术新思想来者不拒。中国的文士却已在成熟的管理思想上固化,很难接受新科学思想,不愿意深入实际去查找和解决问题。上面的这些因素,使中国的近代化步履维艰。

    第六节甲午战争

    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