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5/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进口替代,限制外资。60年代前期,日本的国产品依然是粗恶品的代名词,但消费者没有选择,洋货的价格极贵。这种极端保护措施进入90年代后,日本被迫签订了一系列开放市场协议才放松。到今天,日本依然是非常封闭的市场。缩小贫富和地域差距,使多数国民都能享受到工业化的成果,市场基盘扩大,反过来推动生产发展。

    1955年的日本技术是落后的,战时中的技术空白面很多,但潜在的工业技术水准和劳动力素质其实与欧美没有很大差距,拥有吸收消化外国新技术的能力。技术导入,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使用,而是消化吸收提高。技术的引进和提高注重各产业间的关联,逐步把大多数产业卷入技术进步。钢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优质价廉的素材,促进造船业和汽车业发展。石油化学的出现,促进了合成纤维c合成橡胶c塑料的成长。自动机械的出现使制造工程合理化。这些新技术的相互配合,产生了大量的新制品。国内市场扩大,使得量产和削减成本成为可能。各产业关联的紧密化,产生了相乘的效果。

    随着技术引进革新,生产扩大,消费一直受到压制,消费带着产业链逐步成熟。日本进入大消费时代已经到了60年代末。日本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则到了70年代的田中角荣的日本列岛改造计划,在这之前,日本在外观上还像第三世界国家。

    日本的战后追求平等和限制竞争,可能损害了效率,但实际上没有产生大的社会摩擦,构筑了安定的社会,有利于人才和技术的蓄积,实际上达成了非常高的效率。日本的经济基盘是重化学工业,无论战前还是战后都优先发展,成长迅速。由于采用的是僵化保守的计划运营体制,经济效益极其低下,政府背负了巨额国债,重工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堆积如山。就是这么一个从诞生起就不断赔钱的怪物,却是日本富裕的源泉和动力。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还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研究自由市场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研究种苹果卖苹果,永远也搞不清其中的奥妙。

    第九节万吨巨轮的诞生

    中国长期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出卖资源和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要么奢侈消费掉了,要么作为赔款c外资利润流失,要么被通货膨胀吞噬,要么变成金银外汇被席卷一空。生产设备或毁于战火,或被拆迁。几乎一无所有。作为民族安身立命之本的知识和技术,一片空白。国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知识分子对现代工业社会一无所知,满口仁义道德,之乎者也。发展民族的知识和技术是发展民族经济的重中之重,中国必须走“租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造船”知识和技术蓄积之路。

    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建造万吨巨轮。首先要有各种钢材,需要一炉炉炼,一炉炉试验,一炉炉失败。有了钢材还不行,还需要锻造成大型锻件,需要研制万吨水压机。有了锻件,还需要用车磨铣刨等机床精加工。万吨轮还需要油漆c各种非金属材料,需要建立化学工业。万吨轮的控制调度通信,则需要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