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方面的压力。硬的压力,当时中国领水域有列强170余艘军舰,陆战队正逐次上陆。虽然列强没有达成共同派兵协议,但这样的军事压力是蒋介石发起政变的重要原因。软的方面以币原外相为代表,如何给蒋介石做工作,如何给钱,如何提携等等,为了维护蒋公和民主国家的光辉形象省去若干字,一系列的转化工作后,政变终于开花结果。列强在不污手的情况下,实现了“煮豆燃豆萁”。

    以上是此书有关南京事件及412政变的相关描述。在这之前及之后还有许多相似事件描述,由于篇幅的原因,以及为了维护民主国家和蒋公形象,也就不介绍了,往事不堪回首。蒋介石是靠列强扶植的,自然继承了所有的不平等条约和债务。他的轻工业资本完全靠列强维持,对外非常软弱。918时不敢抵抗,77时不敢宣战,因为英美日同盟还有效。

    英美日同盟的商会通过资本运作,各种借贷款,如铁路贷款,电话电报贷款,武器贷款等,中国则用各类资源c各种税收做抵押。中国的资源大量流向国外,但却统统算成了gdp。中国的民族资本虽然与列强有矛盾,但也依赖列强的设备和技术,轻工业实际上是把自己的资源加工好后送到国外,挣来的钱没有用来改善和提高民族的知识和技术,而是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奢侈消费,当然也都算成了gdp。gdp在高速增长,人民极端贫困,民族在流血。没有重化学工业支撑的所谓经济发展是对民族的犯罪。

    1949年,中国12岁以上的人口90是文盲。而1955年的日本,新就职的学历构成为,中学毕业60,高中毕业31,大学毕业9,人力资本方面中国远远落后于日本。

    自然条件方面,中国的面积约为日本的26倍。东南部的面积不足40,却生存了95的人口,人口密度与日本相当。沙漠c高原c荒芜c干燥c寒冷等环境恶劣的西北部,总面积超过60,但只有5的人口。日本是土地狭小的国家,但日本农民的人均耕地却是中国农民的24倍,且日本的气候土壤条件比中国好得多。中国农业实际没有多少发展潜力。中国的矿物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率低,且品位低,埋藏分散。探查技术c采掘设备c运输手段严重不足。

    中国的近代工业非常薄弱,作为国防自主,经济自立的重化学工业几乎为空白。中国粗钢生产,包括外资工厂,1936年是历史最高水准,才411万吨,同样作为殖民地国家的印度同年钢产量为88万吨,不足印度的一半,到1949年时则只有158万吨。作为对比,苏联革命前夜的1913年,钢产量为4231万吨。几乎没有任何重工业技术和人才,而当时的日本则拥有门类齐全重化学工业和大量的专业人才。民国期高速发展的轻工业,早就在战火中烟消云散。

    1945年的日本保存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设备基本保留,没有受到很大的战争破坏,只是原材料输入断绝,即使如此,战后复兴经历了约10年时间。而1949年的中国,则一无所有,现代工业技术几乎为零,绝大多数人口是文盲,中国实际落后日本近百年时间。

    第八节高度经济成长的秘密

    随着重化学工业的逐步恢复,消费品逐步放松管制,1955年日本的消费生活恢复到战前水准。日本经济进入高度成长的时代。

    日本的gdp,从1955年到1973年18年间的实质gdp成长率达到了93,总量近5倍扩大,成为“经济大国”,且人均收入大体赶上了先进国家。约20年的高度经济成长是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事。近10的高度经济成长,是战前及高度成长期以后的经济成长率2倍以上。

    战前有坚固基础的钢铁和造船业;战前已经萌芽并登场的汽车c家电等耐久消费财产业;战后初登场的石油化学c合成纤维c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